金钱交换关系不可取
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有商家的身影,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而且一些网络商家推出代客扫墓的业务,从某种角度也证明了这些商家过人的商业头脑。但是如果真有人出钱购买商家的这种服务,花钱委托商家代替自己清明扫墓,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尽管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古代也有代扫墓现象的存在,但是这种代扫墓的范围基本限于亲朋好友之间,而且也完全是出于情义而绝非商业交换,更不涉及金钱。
现在一些网络商家的代扫墓,则完全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一种商业交换,和古代的代扫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客观地说,清明假期有限,而很多人都远在离故乡老家千里万里之外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定要舟车劳顿赶回去给逝去的亲人祖先扫墓,客观条件不允许,主观上也确实没有这个必要。但即便如此,也不用花钱请人代客扫墓,因为对逝去亲人真正的怀念和祭奠,最重要的是从“心”出发,而不一定非要亲自或者是请人到陵墓碑位前。
也就是说,除了这种只有金钱交换而没有感情基础的代客扫墓,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其他替代办法。比如,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如果不能亲自回家扫墓祭奠,那么完全可以一家人在自己的家里完成这种祭奠仪式。如果亲人有生前照片的话,可以把他的照片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在厅前点上几根香,吃饭的时候多摆一副碗筷,给自己的爱人或孩子讲讲逝去亲人的生平事迹,自己和他的故事、感情,这都是很好的祭奠方式。
除了这种方式,现在一些年轻人还流行网络祭奠,就是在一些“网络祠堂”给自己的亲人点上虚拟的蜡烛,焚烧虚拟的纸钱,燃放虚拟的鞭炮。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把心里想对已逝亲人说的话写出来,发到网络上去,作为永久的纪念。应该说,这是一种既绿色环保,同时又可以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祭奠的方式,很值得尝试。
我们必须承认,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这些仪式既是传统节日的内容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仪式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丰富。在家里祭奠,在网络上祭奠,都属于仪式上的变化与丰富,并没有改变清明怀念和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所以是可取的,值得肯定的。(苑广阔)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