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左旗铁门更村百万斤鱼“压塘”找不到销路

03.02.2015  14:04

 

 

收获满塘的鱼,却因销路愁坏了渔民            记者 刘欣荣 赵新宇摄影

 

  ■ 内蒙古 晨报记者 刘欣荣 赵新宇

 

  “铁门更的鱼又大,又好吃,怎么就卖不出去呢?”住在池塘边的一名养鱼人,用通红的手摸着头。随后,他来到池塘边,望着结冰的池塘,久久未语。

 

  其实, 呼市 土左旗铁门更村的村民都知道,他们的百万斤鱼“压塘”了。

 

  百万斤鱼“压塘”

 

  1月28日降雪过后,新建起的哈素海环湖公路白茫茫一片,道路两边是望不尽的鱼塘,在结冰的鱼塘上,能看到渔民在冰面上除雪。

 

  养鱼的人都知道,鱼塘结冰后,一旦降雪,会导致水中缺氧,如果不及时处理,损失不可估量。

 

  铁门更村是土左旗枳芨梁乡辖区范围内养鱼最多的地方,为了防患于未然,每到冬季,渔民们便搬到鱼塘附近居住。在几平方米的棚子里,他们关注着天气,同时也关注着市场的动态。

 

  郭钱龙,铁门更村村支书,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带头养鱼。如今,他的鱼塘占地面积已达到180余亩。前几天,他的鱼塘因为缺氧,死了20000多斤鱼,亏损十多万元。亏损的不只是郭钱龙一家,因为“压塘”鱼太多,20多户养鱼村民少则损失千余斤,多则损失数万斤。

 

  “压塘”鱼太多,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便是销售。

 

  据郭钱龙介绍,村中养鱼的有20多户,池塘有100多个,每个池塘产鱼量约10000斤,共计百余万斤。前几天,通过 呼和浩特 一些爱心企业,销售了一些,但仍有2/3的鱼压在塘中,找不到销路。

 

  2013年,铁门更村鱼的销量便开始下降,到2014年年底,数量逐渐增多,开始出现了“压塘”现象。

 

   养鱼人望鱼兴叹

 

  鱼卖不出去,是对铁门更村民最深的伤害,辛苦劳作却无法保本。眼看着一条条鱼死在池中,村民急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以及众口相传,希望有人能买他们的鱼。几年前,郭钱龙想通过合作社的销售形式进行“农超对接”,然而,却以失败告终。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