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在利比里亚绽放

17.03.2015  11:48

  原标题:“铿锵玫瑰”在利比里亚绽放

  在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任务区,活跃着4名女队员。遥远的异国他乡,她们宛如一朵朵绽放的玫瑰,展现着自己的精彩。

  2014年6月底,防暴队进驻维和任务区,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正在持续蔓延。8月20日凌晨,防暴队驻地格林维尔市确认出现埃博拉确诊死亡病例。当晚,防暴队提升响应等级,全面升级防控措施。

  面对险情,包括莎日娜在内的8人医疗防疫组成为全体队员的重要保障力量。一日3次对营区洗化消毒,对进出营区的人员登记备案、体温检测、医学排查、适时洗消……莎日娜每天的工作繁冗琐碎。

  病毒肆虐时期,外出执勤的队员们心理压力非常大。看看大家的身体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聊聊家常,讲讲趣事,引导战友们敞开心扉……每周两次的心理巡诊,使莎日娜渐渐成为队友们吐露心声的倾诉对象。

  苏梅娅是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检验科主任。在任务区,她的主要工作还是老本行。

  疟疾属热带传染病,在利比里亚特别流行。去年8月,一名防暴队员突发高热,持续不退,苏梅娅接诊检验。

  苏梅娅没有疟疾方面临床经验,镜检下疟原虫是什么样子,她也没有见过。苏梅娅抽取患者血清反复化验,在显微镜下仔细推敲后建议诊断疟原虫感染。后经多方会诊和有针对性地治疗,这名队员烧退痊愈。

  隔壁乌克兰飞行队营区没有医院,防暴队一级医院成为他们最近的救治点。一天傍晚,乌克兰的队医神情慌张地搀着1名队员朝医院方向走来。

  这名队员右手掌自上而下的贯通伤足足有10厘米长、一公分深。由于失血、疼痛和紧张,队员脸色苍白,嘴唇发抖。

  苏梅娅和队友们迅速展开救治,一边给伤员口服高糖防止休克,一边清创缝合。半个小时后,伤口清创包扎完毕,伤员的脸色渐趋红润。

  陶琳是防暴队指挥中心的执勤官,是典型的90后乖乖女。2012年6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包头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科。2013年底,总队遴选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通知一下,陶琳义无反顾报了名并顺利入选,成为防暴队的一名翻译。

  第一次外出执行勤务时,陶琳担任翻译,需要与当地的维和警队对接。可对方的口音很重,他们说的英语陶琳一句都听不懂。陶琳将对方说的话用手机全都录下来,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琢磨,并把谈话内容整理成听力资料,每天听读。如今,她已经能熟练地与各国维和人员沟通交流。

  “戴高煜,遇见就别错过!”“戴高煜,我们永远在一起!”同为防暴队指挥中心执勤官的戴高煜,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下的两行字格外醒目。戴高煜说,这是她和男朋友恋爱中拍的照片。

  2011年6月,戴高煜从廊坊武警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的一个基层边防派出所,在那里遇见了现在的男友何剑。防暴队启程那天,何剑到火车站相送。火车即将启动,站台上,何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含情脉脉地说:“高煜,好好保重,平安凯旋!我等你。”车厢里的戴高煜早已泪眼朦胧。

  戴高煜走后,何剑以努力工作化解心中的思念。去年年底,他收获了一枚三等功奖章。“等戴高煜回来跟我显摆她的和平勋章时,我也有荣誉跟她媲美!”何剑笑着和战友调侃。(记者 张文强 通讯员 闫立功 塔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