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管理服务“血脉”延伸到“肌体”末梢
原标题:青山区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管理服务“血脉”延伸到“肌体”末梢
四道沙河村党员干部在入户征求民意。
冬雪掩映的包头市青山区宏庆德村宁静安详。村党员活动室炉火烧得正旺,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规定和网格化管理构架图等展示在墙上,一目了然。
“我们村以前村两委班子不集中,工作上也是各忙各的,没有统筹,村民们怨言挺多的。从2012年开始我们效仿青山区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摸索着开始了农村的网格化管理。”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雷一边拿出《村民代表联户推荐表》,一边介绍:全村861名村民,以户为单位,每16户为1个网格,每个网格由村民推选出1名村民代表负责下达各种政策、精神,上传村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村委会。“这样的管理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还是没有明确的思路。”
做好农村工作,农村基层党建必须强。2015年,借鉴城区管理经验,包头市青山区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或村民代表”的农村基层党建三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以村党支部为主体、包(驻)村干部垂直引领、党小组为纽带牵头落实,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为核心平行互助,构建了“纵横到边、覆盖全面、活动开放、功能互补”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整合包(驻)村干部资源引领党建。原来的“两委”班子改为现在的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三委”班子,增强了村党组织统领全局的能力。这一模式把丰富的管理“血脉”延伸至农村“肌体”末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强化了农村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也促进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其它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青山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秦臻认为,这一模式实现了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充分发挥了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农村党建工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全面铺开。
对此,王春雷深有感触:由村民代表“单打独斗”转变为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互为补充,不仅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职能也由单一的上传下达转变为入户走访、慰问帮扶、宣传教育等多元化开展工作。过去,宏庆德村委会解决邻里纠纷,通常是村委会牵头,找5、6个有威望的村民开调解会,需要1到3个工作日。现在有了纠纷,村民向党员中心户和村民代表反映,经党小组汇总研判后向村书记、村主任反映,“三委”通过集体研究解决纠纷,1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处理结果也让村民更信服。
不仅如此,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通过三级网格逐级上报,重大事项由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实施,确保村级办事程序在党的领导下更规范,村务活动更公平、公正、公开。
村里的孤寡老人原玉荣70多岁了,三个子女在外打工,无人照料。她所在网格的党员中心户姚忠强、村民代表张丽芬在入户走访后,将老人的情况逐级上报,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后决定,调动包(驻)村领导和结对共建单位形成合力,对老人加强日常照料,结对部门还加大了点对点入户慰问的频度,老人的生活不再孤单:“他们时不时就来看看我,有时候我几天不出门,他们马上就会来问询,心里挺踏实的。”
“以前,很多类似原玉荣老人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不清楚。而现在,党员中心户和村民代表常去村民家唠家常,谁家缺衣少药,谁家有邻里纠纷都清清楚楚。”村党支部委员段秀玲很感慨:“现在是大事好办了,小事能管了!”
把农村党建网格化管理与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活动紧密结合,青山区整合网格单元内的市、区、镇、社区包(驻)村干部,区级领导引领发展、服务和改革,区直部门和镇包(驻)村干部发挥统筹、督促、协调作用,结对共建社区干部起到“资源联用、活动联搞、阵地联建”作用。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自下而上传递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村、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在解难题、办实事中与村民增进了了解。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初期,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青山区委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建设1个中心集镇、4个农村社区和8个“美丽乡村”的农村建设新思路,并列出各村问题清单,形成区委整体规划、镇党委具体指导、村党支部执行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在全区的195个网格中,党员干部逐户走访,耐心释疑,与村民一起算环境账、效益账、长远账,引导村民自愿参与、自主投入,形成空前的凝聚力。不仅如此,2015年底幸福路街道繁荣社区和兴胜镇王老大村又开始了“一对一”结对共建活动。自此,青山区21个市级以上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党委开始了与21个农村党支部的共建活动,重点开展组织生活、活动场所、工作制度、文体活动共建等7大类任务,继续引领农村的党组织建设,促进“十个全覆盖”提档升级。(记者吕学先)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