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内蒙古段防凌战役打响
3月1日,黄河宁夏段208公里全线开河,开始了它在内蒙古境内的壮阔前行。开河时的黄河是磅礴壮美的,水流夹着冰凌奔腾向东,万千候鸟迁徙至此,嬉戏觅食。开河时的黄河又是危险的,每年此时,水利部门要在黄河沿线部署重兵,“空、河、地”三条战线上,几万人的防凌大军日夜坚守,确保不出现凌灾。在3月中旬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期间,本报记者再次奔赴黄河前线,探访黄河沿线紧张有序的战斗。
防凌战役打响
黄河从宁夏进入我区,经6个盟、市,20个旗、县、区,从山西、陕西流出,蜿蜒曲折千余里。内蒙古段是黄河“几”字弯的顶部,流经长度约为843公里,是全河纬度最高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每年冬天都有3个月左右的封冻期。每年的开河和封河期都可能发生凌灾。尤其是开河期,防凌工作是沿岸地区最重要的工作。
3月1日,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进驻包头市,新一轮的防凌战役又吹响了冲锋号。前线指挥部分成5个工作组展开工作,分别为防凌技术组,负责为防凌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防凌信息组,负责凌汛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防凌后勤组,负责开河期车辆调配及后勤保障等工作;防凌综合组,负责前线指挥部的综合业务和对内和对外联系;防凌督导组,负责河道内清障工作的督查及督促、检查和指导左右岸的防凌工作。
在指挥部的工作室,工作人员牛国权随时监测着黄河内蒙古段全线31个视频监测站、18个水位自动监测站发回来的信息。几百公里之外的河段上,或水流湍急或冰封千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在监测中。一旦发生险情,指挥部随时可以发出指令抢险救灾。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险情发生的几率越降越低。除了监测水情,牛国权和同事们还负责分析整合数据,绘制开河示意图,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全天候监测
每年的开河期间,黄河上的防凌大战可以如此描绘:两岸,每段堤坝都有专门的巡堤员,24小时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在易发生险情的地方,布有31个视频监测点,工作人员在指挥部随时观察水情变化。空中有侦察机观凌,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可驾驶气垫船巡查。可谓是在“空、河、地”齐进,全天候无盲点监测凌情。
当然,每年的防凌大战,并不是水利部门的独角戏。空军某部早在3月5日进驻前线指挥部,协同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全力完成今春开河期的防凌工作;气象、水文部门也加入到防凌阵营,随时提供气象、水情信息;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则做好各自范围内的防凌准备工作;内蒙古军区、武警内蒙古总队全面落实部队支援黄河防凌抢险的工作。通讯、医疗等部门,也都是防凌队伍的成员,各部门各司其职,为防凌抢险做好万全准备。
巡堤38年
每年3月,是巡堤员刘海生最紧张的月份。这个月,他每隔2个小时就要在自己的管段绕上一遭,看看黄河的情况。3月12日上午,开上老旧的捷达车,刘海生又出发了。这几天气温高,河面开始融化,大批的天鹅、灰鹤等候鸟飞来,在水面上嬉戏觅食,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车行30分钟,就是一处险工地段,刘海生停下车,掏出望远镜眺望。这里很容易形成冰坝,是刘海生重点监控的地段。在这片堤坝巡查了38年,刘海生对每个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方了如指掌。
刘海生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兰堤防所所长,是防凌队伍中最基层的巡防人员。作为一个老水利工作者,刘海生对黄河有着深沉的感情。他敬畏和热爱着眼前这条守护了38年的母亲河,也对她的威风记忆深刻。
1978年,刘海生成为了一名巡堤员,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8年。这38年中,他经历过1989年、1996年和2009年的特大洪水,也遭遇过数不清的大小凌灾。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骑着自行车巡堤,用手摇电话汇报险情,到开摩托、用无线电,再到现在开上汽车,用手机。刘海生感受到了防凌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阳春三月,刘海生再次投入到防凌战斗中。对他来说,守护着这片堤坝是责任,也是件美好的事情。
空中观凌
空中观凌,则是另一番视角。3月12日下午2点半,一架军用侦察机从包头二里半机场出发,开始了黄河东线巡查。坐在飞机上的3个人,各有分工。来自空军某部的刘参谋,负责飞行安全。黄河巡查,分为东线和西线。东线从包头至万家寨水利枢纽,飞行时间约为2个半小时。西线为包头至海勃湾水利枢纽,飞行时间约为4个小时。相对而言,东线飞行任务较为复杂,由于飞行区域为山区,机组人员要随时注意防止空中撞挂,确保飞行安全。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巴利平,则要随时观察下方黄河的开河情况。连日来,黄河由青变白,再变成黄色,全线开河在即,险情随时可能出现。作为坐镇前线指挥部的防凌部队掌门人,巴利平不能有一点疏忽。
水利厅前副厅长陈欣,如今的身份是摄影家。每年开河期间,他都要到前线来。用相机拍摄下流凌的场景。干了一辈子水利工作,主抓防凌工作多年,即使退休了,陈欣还是难舍与黄河冰凌的独特情怀。2009年退休后,他一直坚持拍摄黄河流凌,积累下珍贵的一手资料。目前,他正在着手整理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分类后交给水利部门。他说,这是一个老水利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近3个小时的巡查结束了,3个人完成了当日的工作。在他们身后,还有着几万人的防凌大军,在严阵以待。
3月13日上午,鄂尔多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白俊文,来到元城壕险工地段,检查这里堤坝情况,以及抢险物料的储备情况。'
黄河鄂尔多斯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的鄂尔多斯高原边缘地带,由鄂托克旗蒙西镇进入鄂尔多斯市,从西、北、东三面流经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在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出境,全长728公里,堤防总长454公里,几乎占据黄河内蒙古段的整个右岸,与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五盟市隔河相望。在黄河鄂尔多斯段,有险工险段48处,这些地段需要保证充分的抢险物料储备。
今年,我区沿黄各地落实抢险队伍3万人,并对低标准堤段、穿堤建筑物、交叉口界、渗漏严重段落等薄弱地段派出专门力量昼夜巡查防守。同时,沿黄各地采取集中、分散储备、号料和代储等多种方式,储备了较为充足的防凌抢险物料。截至目前,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共投入2辆防汛指挥车、2辆卫星通讯车、2艘中型气垫船、4艘小型气垫船进行防凌指挥工作。
爆破演习
3月15日清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蒲圪卜村附近,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八点多钟,离村子不远处的黄河大坝就实施了戒严,外面则陆续来了很多车很多人。当天,这里要进行一场轰炸机实弹炸冰的爆破演习。
9时30分,天空传来阵阵轰鸣声,随即三架轰炸机映入眼帘。这三架轰炸机排成一列,在空中盘旋了几圈,投下了24枚炸弹。随后,冰面上升腾起一片黑烟,厚厚的冰层被炸酥了,大面积的碎冰片漂浮在水面上。
半个小时后,另一场实弹爆破演习在20公里外的河面上进行。实施这次演习的,是达拉特旗民兵黄河防凌爆破队。六艘气垫船在结冰的河面上集结待命,他们已经将炸药提前安放在对岸的爆破处了。10时许,随着一声令下,负责点火的民兵引爆了炸药。远处,声声巨响,黑烟滚滚,巨大的冰块被成功爆破。
这也是黄河开河期间首次爆破演习,由轰炸机和气垫船同时进行爆破任务。在防凌工作中,炸冰通凌,是防止冰坝形成淤积,造成凌灾的有效方法。炸冰坝有飞机轰炸、炮击、气垫船直接上冰爆破等方法。从冰坝的下游段逐步向上游方向打,打到冰坝总长度的1/3至1/2处即可,剩余部分因水头落差就是自溃。今年开河期间,为了确保黄河全线不形成大的冰坝堆积,空军轰炸机和民兵爆破队已经集结待命,随时准备炸冰通凌。
面临不利因素
记者昨日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黄河内蒙古区段于2015年11月25日开始流凌,12月9日呼和浩特市丰准铁路桥下出现首封。截至2016年1月22日,稳定封冻河段全部封河。封河上界位于内蒙古与宁夏右岸交界处苦水沟入黄口,下界为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封河历时45天,比去年少2天。累计封河长度720公里,比去年多70公里。去年封河期,清水河县境内出现了两次冰塞险情,沿黄公路上漫水、漫凌,为确保行车安全,沿黄公路两次实行了交通管制。
随着气温回暖,今年黄河开河进度加快,宁夏段208公里黄河全线开河,3月1日进入我区境内,目前仍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封河水位低、冰下过流能力弱,在河道转弯或者遇到障碍物时,易出现冰塞、卡冰结坝、水位抬升险情;二是防洪大堤经过近3个月的凌水浸泡,开河期随着气温回升,冻土消融,薄弱段落堤防易出现滑坡、渗水、管涌等险情,抢护难度大;三是封河期出现了两次冰塞险情的万家寨库尾河段,开河期上游来凌快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冰坝险情,曹家湾一带沿河公路漫水的可能性增大,不排除引发库尾河段险情。
近年来,沿黄各地积极行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黄河内蒙古段防灾能力有了大幅提升。黄河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黄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目前,黄河流域建成蓄滞洪、分洪区7个,总分洪库容可达12多亿立方米。而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可以为应急蓄滞洪水提供2.8亿立方米的库容,大大提升了整体防凌能力。
针对黄河凌汛突发性强、预测难、防守难的特点,水利部门通过水库调度、堤防防守、破冰疏凌、应急滞洪等综合措施,精细调度凌汛水量,构筑立体防御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区健全了“拦、调、分、疏、滞、蓄、泄、守”防凌举措,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凌措施。其中,在凌汛期利用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累计应急分凌水量4亿多立方米,减轻了下游河道防凌压力。同时,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使乌梁素海的水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先后与黄河水利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破冰新技术,推广应用破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了无人机携弹破冰、大型破冰船破冰、中型气垫船载人破冰等。此外,自治区水文总局会同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部门加密测报频次,加强与自治区气象局信息沟通和凌情会商,增强了突发事件的预测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查娜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