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记从一线工人到国家技能大师的郑贵有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日电题:“车”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记从一线工人到国家技能大师的郑贵有
新华社记者刘懿德
“咱们今天再优化一下刀具,把一些参数微调一下,尽量提高生产效率。”1日一早,郑贵有与几名工友来到车间,就某军品零件加工的一项技术革新进行讨论。
一个多月前,他和同事通过团队攻坚,已经把这个零件的加工效率提高了30%,但他们仍未停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脚步。
49岁的郑贵有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的一名车工。看起来平实、质朴的他,身上却闪耀着“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等一系列光环,他还是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工人。
1992年,21岁的郑贵有从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北重集团。
走上工作岗位,郑贵有在实践中反复琢磨学校中学的理论知识,遇到难题就向高手请教,自己再反复试验,操作水平迅速提高。入厂3个月,他就提前出徒、独立操作设备;3年后,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车工班班长。
工友们都说,郑贵有干起活来就像“拼命三郎”。每当有人值夜班,总能发现20号厂房内郑贵有车床的工作灯亮着。他说:“别人不愿意加班,你去加班了;别人不爱钻的技术,你去钻了,你就成为技术、技能的拥有者,就有了看家本领。”
凭借着炉火纯青的操作技能与经验,郑贵有潜心探索创新工艺,他先后总结出以他名字命名的细长轴切削法、圆锥切削法,革新了小直径斜齿加工、细长杆螺纹车削等技术,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郑贵有成为解决急难险重任务的首选技师。2009年,北重集团自主研制了世界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2012年,该设备的核心部件主油缸需要加工。
当这一难度大、技术复杂的任务落到郑贵有身上时,他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认真消化图纸、反复试验、论证,最终确定了攻关方向。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郑贵有依靠琢磨出来的一套独特加工工艺流程,及专门设计的特殊工具,完成了加工任务。经检测,主油缸内孔圆度、圆柱度控制在0.04毫米以内,并至今运行完好。
2012年8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人社部审批。这为他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8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00多条,创造经济价值上千万元。
郑贵有常说,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通过工作室,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已组织1000多名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培训班,培养出40多名青年科技骨干。
近30年来,郑贵有在一线岗位上,用敬业、精业、乐业的精神,“车”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