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两万多平方公里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05.07.2016  10:11

林业厅政府网7月1日讯  日前,自治区环保厅为赤峰地区重新部署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将赤峰市21216.7平方公里划入红线范围内,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39%。

赤峰市境内的大兴安岭余脉横贯北五旗县,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方案将这个区域内的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冷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黄岗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划入红线,将会发挥更加牢固的生态屏障作用。西拉沐沦河是西辽河的源头,对其沿岸进行保护和建设,有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化,能够提高流域整体水源涵养功能。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经过多年治理和恢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将其部分划入红线,更加有利于该生态脆弱敏感区的稳定和保护。

多年来,赤峰市始终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5.5%和59%,全市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总面积11324.7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58%。

新闻背景: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它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