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留遗愿捐献眼角膜 希望帮助他人重获光明
[ 导读 ]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家住团结小区的骆津清家里,却得知她已离开人世。通过她的家人的介绍,记者了解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下岗女工的故事。
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家住团结小区的骆津清家里,却得知她已离开人世。通过她的家人的介绍,记者了解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下岗女工的故事。
“死对于我来说并不可怕,我唯一牵挂的就是我的孩子。我愿在去世后将我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患者,为他们送去光明。”这就是58岁下岗女工骆津清的遗愿。
一次意外让她离开人世
这些天,对于董礼一家人来说,是令他们悲痛的日子。今年3月25日,因为一次意外,董礼的母亲骆津清浑身大面积烧伤,虽然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们。5月18日凌晨,骆津清走了,董礼从兜里拿出一张纸条,纸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我走了以后,请将我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为需要的患者送去光明。”这是骆津清在病床上写下的遗愿,董礼哭着说:“这是我母亲的决定,我们都支持她。在我眼里,母亲并没有走,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
骆津清家住团结小区,1998年下岗以后,就和爱人董金增卖菜维持生计。在别人眼里,骆津清是一位淳朴、善良的人。“我姐姐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自己并不富裕,但只要知道别人有困难,她都会去帮一把,有时候还为邻里街坊送去一些新鲜蔬菜。只要社区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她都会第一个冲上去,再苦再累都没有怨言。”骆津峰回忆道,“她生前总说,‘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只要有人需要我,就说明咱干的事情值。’”
不幸的是,去年8月,骆津清的老伴儿董金增因为脑瘤不幸去世,全家的担子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董礼说:“那段日子,我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但她总是安慰我,还经常鼓励我说,‘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去选择生活,但是我们有能力去改变生活,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的人。’”
一张纸条显现凡人大爱
“其实姐夫去世前就想过要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姐姐找我说起过这些事情,但因为种种原因,姐夫去世时并没有捐献成功。”骆津清的弟弟骆津峰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骆津清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日子里,经常提起捐献眼角膜的事,但家人为了全身心照顾她,并没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直到后来,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也许是感觉自己的时日并不多了,有一天,她把儿子董礼招呼到身边,从枕头下边拿出一张纸条交给他,吃力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休息起来。董礼打开纸条看完上面的字,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不忍打扰正在休息的母亲,转过身走出门外,将此事告诉了等候在门外的亲戚。
后来,骆津峰拿着相关资料到居委会询问,得知需要去市红十字会办理相关手续,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市红十字会,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很快与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取得联系,并商定在骆津清去世后进行眼角膜摘除手术。
一份信任帮她完成心愿
“我们是18日上午接到的通知,10点左右,我们赶到骆津清家,查看了她之前的各项检查结果,她的家属填写了《公民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表》,之后进行了眼角膜摘除手术。手术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一切都很顺利。”为骆津清做眼角膜摘除手术的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门诊部主任白刚告诉记者,临走时,董礼握着他的手说:“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您了,请尽快完成我妈妈的遗愿,谢谢你们了。”
“这是朝聚眼科医院红十字会眼角膜库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枚眼角膜。由于角膜库处于初步建设完成阶段,骆津清的眼角膜只能保存15天左右,目前我们医院还没有适合的受体,所以希望通过《呼和浩特晚报》寻找合适的角膜移植受体,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帮助骆津清完成心愿,不辜负她的家人对我们的信任。”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张贵森说。
如果因角膜病失明或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请尽快联系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联系电话:0471—6966120;或者拨打《呼和浩特晚报》热线电话:0471—6914000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赵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