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旗“五抓好”促进“创业+就业”工程
年初以来,东乌旗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拉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政策,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东乌旗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和《全旗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规划》、《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各类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征集空岗5000个,安置城镇就业人员770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80人,牧民转移就业5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以内。
二、抓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抓住重点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和企业 “一对一”对接,重点围绕火电、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物流、旅游、畜牧业产业化、社会管理、家政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采取 “订单、定向”及菜单式培训方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前,举办“订单、定向、定岗”技能培训10期613人(城镇478人,牧区135人),涉及焊工、锅炉工、民族服饰加工、餐饮客房服务等多个专业,培训后就业408人(205人培训中);举办创业培训班5期学员100人,96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433人就业再就业。
三、抓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2015年计划发放40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实施降低贷款门槛,免费培训及后续跟进等创业服务措施,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集中办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958万元,重点扶持132名自主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44人(含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8名自主创业人员,每人10万元),复转军人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78人,牧区转移劳动力9人。引导和带动40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四、抓基地,提升创业就业载体功能。东乌旗启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转移进城牧民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和牧区转移劳动力自主创业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两个基地总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分为创业孵化区和服务区。创业孵化区设施齐备,可同时容纳50个项目入驻,直接带动大学生从业人员100多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实现就业。
五、抓服务,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在苏木镇便民服务大厅、社区便民服务点设立就业服务窗口,让就业服务延伸到嘎查社区网格,打造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联动、三级便民”的就业服务体系,服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截至目前,已有8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当地就业;16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企业公益性岗位就业;510名牧区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