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着手打造民族文化亮丽风景线
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以“繁荣民族文化体育事业”为目标,围绕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育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民族文化亮丽风景线。
一、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尊重、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总要求,切实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已有盟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1项,其中,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乌珠穆沁祝赞词和乌珠穆沁搏克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蒙古族全羊仪式、蒙古族木雕、蒙古文书法等14项被列入自治区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位,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7位。二是民族遗产和遗址保护方面,认真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修正等工作,目前可移动文物489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13件,一般文物288件,民俗文物173件;加大对金斯太洞穴、金界壕等重要遗址保护力度,在金界壕遗址竖立了14块金长城保护标志碑,并展开金斯太洞穴遗址有关文物的修复工作,为打造金斯太洞穴生态公园奠定基础。
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全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投入1.6亿元建成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和搏克馆为一体的全民健身中心及配套设施。完善了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策划举办了广场舞比赛、秧歌表演、全民登山活动、青少年足球比赛、射箭选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20场次。同时,将推进民族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依托该旗已建成的搏克馆设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活动基地,经常组织和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培养传统体育人才,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今年,成立了东乌旗射箭协会,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内蒙古电视台“男儿三艺”栏目组评比活动及各类比赛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被“男儿三艺”栏目组评为“博克之乡”。抓好学校活动场所建设,年内投入3590万元,建设4所学校风雨操场、民族综合高中足球馆和第二中学体育活动室项目,目前,全旗3所中小学体育活动室已投用,其余3所正在建设中。
三、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支持嘎查牧户开展丰富多彩的那达慕、祭敖包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通过“党员中心户”组织周围牧户开展蒙古象棋比赛、摔跤比赛、沙嘎比赛、赛马、诗歌朗诵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发展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充分挖掘该旗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乌兰牧骑队伍建设,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策划乌珠穆沁特色民俗歌舞剧,重新打造蒙古音乐剧《都仁扎那》,同时,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和宣传,发挥乌兰牧骑文化传播作用。今年以来,组织乌兰牧骑参加各地各类文艺演出、交流活动15场次,开展“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苏木镇”惠民演出18场次。推动文化旅游开发,谋划将国门景区、宝格达山森林公园及乌里雅斯太山等重点旅游景区整合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境旅游景区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打造乌珠穆沁特色旅游品牌,同时,不断提升“牧人之家”接待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牧人之家”经营管理,做好“牧人之家”星级评定工作。广泛开展草原文化旅游活动,推出草原旅游和跨境旅游精品线路,深化与东北地区合作,已与沈阳铁道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暑期草原旅游专列签订了框架协议。鼓励牧民制作民族手工艺制品,开发具有草原文化气息、凸显民族特色和实用价值、有纪念意义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当前全旗骨雕、木雕、蒙古刺绣和民族服饰店100余家,年产骨雕、木雕500余件、蒙古刺绣5000余件,民族服饰1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