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孙炜东:从实际出发打通农牧区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30.11.2015  09:33

从实际出发打通农牧区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孙炜东

  流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系统”,发挥着承载生产、启动消费的重要功能。内蒙古农牧区面积广大,人口布局相对分散,流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牧民购物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作为“十个全覆盖”中的一项,目的是为了构建新农村新牧区流通体系,开拓和满足农牧民的消费需求,改善农牧区消费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一.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区商务系统全力以赴,坚持“政府引导、盟市因地制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促进了农牧民的便利消费、放心消费和安全消费。

  这项工程是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完善的。2014年初,自治区确定的“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建设目标为:三年内,在适宜建店但尚未建有便民连锁超市的行政村、嘎查,新建与常住人口消费能力相适宜的便民连锁超市2534个,配送中心30个,扩大便民连锁超市覆盖面,使行政村、嘎查实现“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2014年,全区新建改造1700家便民连锁超市,新建33家商品配送中心及乡镇商贸服务中心。2015年,全区新建改造834家便民连锁超市。提前一年完成“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新建或改造后的便民连锁超市,改变了过去农村牧区小商店“土台子、黑屋子”的陈旧面貌,悬挂统一标识,货架摆放整齐有序,购物环境明显改善。我们要求店内要张贴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健康证和服务承诺,通过配送中心正规的流通渠道配送商品,增加了商品品种,保证了商品质量,稳定了商品价格。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所需商品,改变了原来“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城”的购物模式,农牧民十分满意。同时,助力企业开拓农村牧区市场,促进了工业消费品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发挥了“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的社会效益,真正成为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工程实施

  我区“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任务确定以后,商务厅立即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等地的旗县进行专项调研,重点听取基层商务部门和商贸流通承办企业对“便民连锁超市”做法的认识,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了面对面的具体指导。

  按照自治区要求,“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工程围绕“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确定的嘎查村优先实施,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在信息化改造、电子商务功能拓展、店容店貌、商品配送率、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升便民连锁商店质量,着力打造立足长远、布局合理、运行良好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在新建便民连锁超市的同时,我们扎实推进信息化改造工作,农牧民能够在便民连锁超市办理小额取款、刷卡消费、查询银行卡余额、移动话费充值等业务,促进农村牧区发展现代消费方式。经后台数据监测,我区的农商通开机率和交易情况均位于全国前列。

   三.继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全区“十个全覆盖”工作观摩后,商务厅党组认真传达学习自治区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一是认真组织“回头看”,总结经验,拾遗补缺。要进一步落实好自治区的新要求,在行政村“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建设与常住人口消费能力适宜的便民连锁超市,扩大覆盖面,满足农牧民消费需求。

  二是认真加强资金管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广大超市经营者对补助资金十分关注,要严格把握政策,履行验收程序,确保资金补贴到位,调动各类从业者的积极性。

  三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质量。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体现“互联网+”的实际效应。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着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巩固连锁经营网络,提升农村牧区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为推动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做贡献。

  四是认真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科学推进,建立长效机制。2016年是兑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庄严承诺的决胜之年,我们将振奋精神,本着“填平补齐、提升质量”的原则,继续完善我区农村牧区的流通网络,加大“便民连锁超市”信息化改造力度。(作者为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