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新常态赛道上展新姿
新常态下怎样迎难而上,实现稳增长是考验每个地区的艰巨任务,今年以来,东河区坚持抓机遇、抓项目,务实创新地推动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和民生改善,在适应新常态的赛道上展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姿态。
立足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活力
对地区经济发展来说,重大项目的实力决定经济发展的活力。2015年上半年东河区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内蒙古华云新材料公司揭牌仪式为契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年初确定的8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9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7%。
稳步增强工业实力。东河区以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为目标,加快推进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包铝50万吨合金铝及配套4×35万千瓦自备机组项目开工建设,此项目达产后预计工业产值将增加65亿元以上、年创利税10亿元。加快建立多元发展体系,投资5亿元的呼铁山桥铁路轨道道岔项目9月投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9280万元,并与天津子牙园区签订共建协议,引进7个项目总投资达29.8亿元。
不断提升服务业层次。以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依托,加快打造巴彦塔拉大街及商业信息服务产业带。总投资近23亿元的中石化5万立方米油库、中石油2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等10个物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储运基地初见成效。规划建设了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综合交易市场及电子信息平台,建成果蔬保鲜库2万立方米、便民直销店及加盟店46个,日均销售蔬菜1.7万斤,年均销售31万吨,农产品直销渠道进一步畅通。投资1.73亿元的三官庙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规划编制,19处传统民居已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反映北梁棚改的电视剧《安居》已开拍。
继续夯实农业基础。东河区深入实施农产品“5311”工程,着力建设沿路设施蔬菜产业带、沿山林果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沿河湿地保护及休闲观光渔业产业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蔬菜播种面积达5万亩,培育蔬菜商品种苗2300万株,成为包头市最大蔬菜生产、育苗基地。
把握重点工作
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把北梁棚改作为头号民生工程。2015年上半年,东河区全力加快北梁棚改安置房建设,总建筑面积311.4万平方米的16个安置房项目(住宅256.26万平方米),已封顶1.8万套、148.5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4万套,近期还将交付使用1.3万套。同时,全面启动了实施北梁之外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4个、涉及居民10924户,目前正在集中进行南部区入户动迁等工作。
把“十个全覆盖”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头等大事。除列入城市规划范围的23个村将通过棚户区改造和园区建设发展改造外,在去年投资2.35亿元完成18个村的“十个全覆盖”改造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资约0.8亿元,打造阿都赖村、黑麻板村2个高标准示范村,建成章盖营子村等6个达标村,惠及1.5万人。目前,已完成投资635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0%;村村通电工程已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同时以城市畅通工程为重点,加快道路改造建设,巴彦塔拉大街等八条综合整治示范街建设顺利推进,已完成21.3公里。新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机场路综合整治工程。
把就业和扶贫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673人,农村转移就业896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06万元。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储备高校毕业生401人,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及大学生聚合创业联盟(网站)。精准帮扶6个贫困村、2个少数民族村,组成8个扶贫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累计投入1800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记者张鹿园)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