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期盼与高铁时代早日握手
原标题:期盼与高铁时代早日握手
高铁对一个地区意味着什么?
一条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地方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是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全国1.6万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版图。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3年多来,让沿线的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资源配置更为优化、人才流动更为通畅、产业聚集更为合理。全球500强企业已有43家落户昆山;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企业入驻。
高铁不仅使得沿线地区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整体,更改变了老百姓在就业、居住、教育、旅游、养老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让沿线的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可以说,今日之中国,如果哪个地区的高速铁路建设滞后,就将在高铁时代被边缘化。2015年之前,内蒙古还是全国3个不通高铁的省份之一。2015年1月8日,呼铁局开行呼、包、集管内动车组后,高铁时代正日渐走进内蒙古。
【 链接 】 草原动车开启百姓出行新常态
我区动车组列车自1月8日正式投运以来,每天15对“公交化”的动车往返于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3地,让3座城市百姓往来更为密切。截至3月5日动车共累计运送旅客54万人。
据了解,除了增加运输能力、缓解短途客流压力以外,集包线动车的开行还大大缩短了地区经济半径,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入新常态化模式,惠及了旅游、制造、服务等产业,其中旅游业的直接带动效益尤为明显。呼包集3座城市周围有着诸多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时速的提升推动了内蒙旅游由“慢旅快游”向“快旅慢游”转型升级,也使得游客“一线多游”的梦想成为现实。动车开行以来,不少旅行社纷纷打出“动车牌”,依托铁路沿线,相继推出了“乘动车·追忆蒙元文化”、“动车冰雪之旅”等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迅速炒热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假日经济”。
除了拉动自治区内部需求之外,在草原动车的牵引之下,内蒙古与京、津、冀及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通联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的一员,内蒙古在能源、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等领域一直与其有着广泛的合作,动车开行加速了经济圈间往来,将有效增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展望未来,正在全面建设的我区首条高铁——呼张客专铁路线,横贯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张家口,建成后与即将开工建设的京张铁路客专相连,呼和浩特至北京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2到3个小时,进一步加快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使草原铁路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内蒙古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快速客运铁路?
内蒙古地域广袤,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蒙西地区京包兰、京通、滨洲、包神等既有铁路干线的沿线城市。而且我区相邻城市间距离多在200公里左右,区内主要城市与北京等沿海城市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出区及城际间客流增长潜力较大,但目前区内干线铁路在承担繁忙货运的条件下,无力大量开行客车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同时区内部分边远旗县没有铁路通达,更限制了边远地区群众与发达地区的往来。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集宁至张家口、包头至西安、集宁至包头第二双线等一大批铁路项目,完成了滨州复线、通辽至霍林河复线、大包铁路电气化改造等扩能改造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京包线、临策线、集通线、京通线、滨洲线、东乌线等为主要横线,以集二线、包兰线、包西线、嘉策线、通霍线等为主要纵线的铁路网络主骨架。截至2014年底,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虽然内蒙古的铁路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多年来,内蒙古把铁路建设的重点放在货运通道上,为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保障煤炭等大宗物资的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内蒙古铁路运营里程虽然位居全国第一,但存在着铁路运力不足、路网不完善、客运铁路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
以下一组时速与里程的数据,全面反映了内蒙古客运铁路运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