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内蒙古两地医院“结对子”帮助困难群众摆脱“看病难”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7日电(记者 彭源)扔掉双拐,被病痛折磨身心俱疲的王官虎心里顿时敞亮了起来。今年69岁的他,家住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张皋镇冯字号自然村,5年前的一次突发性腿疼,让这个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家庭陷入困境。
“那钻心的疼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王官虎说,2012年经当地多家医院确诊,他患有股骨头坏死症,手术费用需要5万元。面对无力支付的窘境,他只能服药维持,几年下来止痛片不知道吃了多少瓶。
去年12月,北京市与乌兰察布市派出42名医疗专家,分两批在乌兰察布市多个旗县开展体检工作,并重点对县域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进行摸底排查、建档立卡。经过会诊,确定在参与体检的4150名贫困群众中,有89名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王官虎的名字列入其中。
今年初,北京市积水潭医院郭盛杰主任在当地一家二级医院为王官虎实施了手术。因为参与“新农合”,高达80%的报销比例让王官虎一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如今虽然尚处于康复期,但是拄了多年的双拐可以放下了。记者采访时,王官虎还执意下床走了几步。他笑着说:“我如今成村里的名人了,乡亲们看到我不拄拐都有点不敢相信,等腿好利索了,我还想再把家里撂荒了多年的地拾掇拾掇呢。”
乌兰察布市卫计委主任师集表示,基层医院最缺乏诊疗技术,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无力赴外地就医,逐渐丧失劳动能力。通过两地间医院“结对子”,让群众不必外出奔波就能享受到北京市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解决了基层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还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
据统计,自2009年起,北京市已有26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36家旗县级医院。截至目前,累计派驻医师4000余人次,接诊50多万人次。
在加强临床诊疗合作的同时,北京市相关医院还选派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内蒙古的对口医院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示教,重点帮助当地医疗人员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熟悉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专题讲座6000余次,手术示教近9000例,培训紧缺人才、业务骨干等各类技术人员600余名。
内蒙古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立新表示,下阶段,将针对旗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通过“派下去、请上来”的方式,每年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项目服务,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