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过“十个全覆盖”将更多的财力向农村牧区转移

29.10.2015  13:25

      中国经济导报网 记者梁喜俊 近年来,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矿产和自然资源优势,通过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内蒙古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加上发展先天不足,内蒙古总体而言属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牧区日益凋敝、落后,呈现“空心”化态势,成为了制约全区整体发展的一大症结。

  数据显示,内蒙古城镇化率已达57%,但全区仍有1464万农牧业户籍人口,其中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农牧区,截至2013年底,全区仍然有8868个嘎查村(行政村)不通水泥路,6000多个嘎查村没有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有18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有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住在危房里。

 

                                                                                                  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包满达深入农户调研

  “活水”来了,大美乡村之旅开启了  

  如何让农牧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何改变农村牧区破旧脏乱的状况?如何让农村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放在内蒙古执政者面前最为棘手的考卷,大家认识到,内蒙古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快速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在到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财力捉襟见肘的状况下,内蒙古党委、政府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从2014年到2016年,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800亿元,用于对全区农村牧区全部11224个嘎查村、1144个国营农牧林场实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的“十个全覆盖”工程。

 

                                                                                                          自治区发改委纪检组长铁钢慰问农民

  “全覆盖就是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让我们各族人民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早日过上多年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十个全覆盖’关系着千家万户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既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需要去开展工作,没有政策要制定政策,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地满足群众需求”,主政内蒙古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一直心系着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近期,王君又亲自带领自治区巡回观摩组,行程6000多公里,深入全区11个盟市39个旗县500多个嘎查村现场进行观摩检查,当了解到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推进顺利,他总算稍稍松了口气。

  记者获悉,从2014年初至今,内蒙古已经在全区9388个嘎查村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共向农村牧区投资561.04亿元,该工程成为了自治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受益最广的惠民工程。

 

                                                                                              自治区发改委党员干部在农村冒雨观摩、学习

  农民笑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了  

  金秋十月,美丽的内蒙古大地天高气爽,硕果累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深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南村、水泉村、大哈拉村以及卓资县的西大同营、土城子村、东壕赖村进行了实地参观采访。

  踏入这些村镇的那一刻起,记者对传统乡村的印象彻底颠覆了:每个村子的外墙都粉刷了统一颜色,色调大致有浅黄色、白色、灰色、仿古色。房舍错落有致,街道干干净净,水泥路面迂回曲折伸向远方,串联着家家户户。昔日只有在繁华都市能够看到的太阳能自动照明灯矗立在道路两侧,文化活动中心的图书室、棋牌室、陈列室、健身室,成为了老百姓消遣时光的好去处,破旧的大戏台焕然一新,各种好戏轮番登台,标准化的医疗卫生室,让农民较为方便地诊治普通疾病,统一管理的连锁超市,有效降低了农村日常物资的价格,确保了蔬菜、副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记者在复兴乡西大同营村参观采访时,十几个老年人围坐在村子休憩长廊,沐浴着深秋温暖的阳光,有说有笑。

 

                                                                                                                                  幸福的农民

  “过去我们这儿烂吧邋遢,土路土房,‘十个覆盖’街道硬化了,路面干净了,我们住上了漂亮的房子,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村子彻底变了样子”、“以前村儿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前蹲一个茅坑,大街小巷牲畜粪便满地,一年四季臭气熏天,一下雨,村子里到处是泥糊糊的,根本没法儿走,现在村里的环境和城市差不多了”、“我们根本想不到有今天的变化,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现在村子里有了体育健身器械,我们这些老年人基本每天早上都去锻炼身体,身子活溜了,每天心里可舒服了”、“村里修了大戏台,年份八节都有好戏看,图书室、棋牌室、文艺演唱队,我们都爱去,村民们相处更融和了,赌博耍钱的人越来越少了”、“‘全覆盖’老百姓都拥护,以前村子里只剩下年老、贫困和残疾人了,有本事的人都外出打工发展了,现在环境好了,国家扶持政策也多了,好多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主动回村居住创业了”、“ 现在的干部和过去比,大变样儿了,主动上门,走家串户,帮里帮外,对老百姓态度可好了”…… 西大同营村76岁的邢美莲、65岁的黄福根、63岁的吴全胜老人以及十多位不知名的村民脸上流露着无比幸福的笑容,围着记者,争相述说着村里巨大的变化和他们美好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乌兰察布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中,8个为国贫县、2个是自治区贫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00多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该市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从实际出发,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农村文化长廊

  民心暖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足了  

  做为内蒙古最为贫穷的地级市,乌兰察布市不遗余力地将有限的财力向农村牧区转移,短短1年多时间,已累计投资48亿元,完成592个嘎查村建设任务,受益人口达41.5万,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在“十个全覆盖”这场攻坚战中,全区其他盟市及有关厅局,不甘落后,主动作为。

  记者对全区各盟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盘点和梳理,从2014年开始至今,呼伦贝尔市已投资56亿元,完成了全部建设改造任务的80%;通辽市已完成1644个行政嘎查村建设任务,48.8万户、156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赤峰市已经改造建设1297个村,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务的79%;锡林郭勒盟已投资25.5亿元,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83.8%;巴彦淖尔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6亿元,完成1474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64万人;乌海市累计投入资金7.53亿元,完成了13个行政村和1个涉农社区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近2.5万人;鄂尔多斯市已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完成566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36万人;包头市已累计投资48亿元,完成592个嘎查村建设任务,受益人口41.5万;呼和浩特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完成860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57.5万人。

 

                                                                                          自治区发改委党员干部观摩“十个全覆盖”工程

  针对,全区农村牧区发展要素不足、产业支撑乏力、发展平台和抓手薄弱等一系列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了解决途径:要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全面推广‘企业+协会+农户’模式,加快形成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不断提高农牧业的质量效益,持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补齐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要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农村牧区“两委”换届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做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牵头单位,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前期工作、科学编制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大戏台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1月开始,自治区发改委抽调精干力量,组织调研组对山西省“五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山西省典型做法、推进方式、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形成了专项调研材料,为自治区制定“十个全覆盖”方案,积累了经验。

  做为“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方案的制定和监管部门,自治区发改委杜绝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为了使这一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自治区发改委定期组织委内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学习。近期,又分多个批次,由委主任包满达、纪检组长铁钢、副主任王金豹带队,组织委内近2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及退休老干部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观摩、学习。在每个观摩点,党员干部都会认真听取村民、村干部及当地政府包村干部的介绍,详细了解工程推进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所到之处,看到焕然一新的村落、整洁的街巷、功能齐备的文体活动室、施舍完备的卫生室、品种齐全的便民超市,听到最多的是当地老百姓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称赞叫好,观摩调研团成员都感觉到非常振奋,大家一致认为,自治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富有成效,城乡面貌取得显著变化,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包满达在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观摩督导时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将现场观摩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通过观摩转变工作作风,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要单纯追求上档次,一定要与村级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同时要抢抓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让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农民幸福生活提档加速”。

  采访后记:一个多月时间,本报记者穿梭于内蒙古多个盟市乡间牧区,有太多的惊喜和感动,甜蜜的笑容在一张张爬满了皱纹的脸上荡漾,一幅幅憨厚而倍显幸福的面容久久在记者脑海里定格。当前,内蒙古正在全区全力推进的“十个全覆盖”、农村牧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是一场破解农村牧区发展动力不足的深刻革命,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面貌和农牧民精神状态,有效转变了农牧区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层党组织得以强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这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