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走进102个旗县】突泉县:我们村就像浓缩版的小县城

07.01.2016  10:05

   编者按

  冬日的天空透亮湛蓝,驾车行驶在突泉县的大小村庄,一条条笔直、宽阔的硬化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一座座红顶的农家小院窗明几净,场院内高高堆起的玉米堆,昭示着过去一年的好收成。赶上难得的好天气,所有的景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亮眼,让人产生了漫步田园画中的错觉。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如春风甘露洒向了千家万户。一个个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突泉县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力度与决心,农牧民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喜悦,也在诉说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

  突泉县共完成投资8.8亿元

  改造危房6337户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5处

  硬化街巷477.1公里

  改造线路483.4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73台

  安装户户通3.2万套

  建成幼儿园43个

  标准化卫生室128个

  发展便民连锁超市69个

  为131个村配备了文化活动设施

  全县188个村已有11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十个全覆盖”怎么抓,怎么做,才能让突泉县百姓获取更大的民生“蛋糕”?如何实施好这一惠民工程,是突泉县县委、政府领导班子攻坚克难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历史、自然和区划变更等诸多原因,突泉县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滞后,是自治区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突泉县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绝不是简单的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房、建了多少幼儿园、超市,而是用切实的行动引导干部改变惯性思维,用务实的举措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作为深化改革的创新之举,突泉县将“十个全覆盖”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在村庄风貌上,把各村屯的地域特点、历史积淀、文化底蕴相融合,形成了田园风格、蒙元风格等多种类型。

  好的政策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举措。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突泉县早起步、细规划,以深化改革为引领,树观点、锁重点、攻难点、稳支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五彩斑斓的民生画卷在突泉县各村屯展开。

  “十个全覆盖”绝不是面子工程,它不仅要体现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上,还要体现在产业和农牧民的收入上,既要“美了环境”,还要“富了口袋”,在产业支撑上,突泉县根据各村屯的发展条件,带动百姓们发展庭院经济。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受惠群体是农牧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了解、参与、监督“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条件。突泉县注重宣、演、帮、谈四措并举,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由原来的“背手看”变成现在的“伸手干”,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两年来,全县共有2万多名农民直接参与工程建设,1.6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通过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土地性的转移,又回到老百姓的腰包,极大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积极探索建管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巩固建设成果。突泉县注重建管并重,改变过去依靠村民自觉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建设中、建设后体系管理,确保各项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让“十个全覆盖”释放出持久的民生红利。

  张桂芝(突泉县永安镇杜乐村村民):

  以前羡慕别的村,现在别的村羡慕我们了!

  2014年这个时候,村里还啥都没动呢,没想到一年时间就能变这样。之前听说附近的杜详村、光明村、哈拉沁村都建的特别好看,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村里人聚在一起就说,啥时候能把我们村建成那样啊,没想到能这么快就轮到我们这儿了。经过一年的建设,感觉我们杜乐比他们别的村都要好,说句实话你们别生气啊,我觉得住我们村儿比你们住在城里的都舒服。

  先说说我们家吧,光我们家这一年的变化就老大了。过去我们家是土墙院还有个破猪圈,可埋汰了,这回都给拆了。你看这新院墙颜色多好看,上面还有漫画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啥的,据说还是我们全盟的样板院墙呢。院里以前也是坑坑洼洼的,门口还有两个一米多深的大坑,后来修路的时候都给我填平了,还用水泥和砖给硬化上了。

  房子的变化就更多了,除了墙没动,剩下的窗户、门、房顶、地面全换了。以前我们家屋里的地面都是土的,现在全铺上瓷砖了,这房子都盖了十多年了,要不是赶上这个好政策,靠我们自己是肯定修不上。

  我家三代人,孙子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现在村里学龄前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当家长的也不用辛苦地往外面送了。我们孙子没赶上这个好事儿,上学前班得上县城里,两周才能接回来一次,在外面上学费钱不说了,关键是想孩子啊。

  我们杜乐村挨着省级通道,进村出村还挺方便,但村里路不好走,全都是土道。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村里修了三条环形路后,只要你不进田间,脚肯定不带粘泥的。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还说呢,现在上大街找点土都难了,要用土得去树坑里才能挖到了,村里有车的也都说,有了这些路,老省油了。

  村医张国华当大夫都当了20多年了,卫生室一直设在他们家,他就在家里坐诊。2015年,村里专门给他设置了卫生室,显得规范多了,设备药品增加了不说,屋子也暖和,我们去量血压啥的可方便了。

  因为我家就在村部附近,广场正对我家大门口,这是刚下雪了,要是没有雪,这会儿大伙早就全出来玩了。原来这片就一块儿小水泥地,太小了没人把它当广场,村民们就在上面晾个粮食、晒个苞米啥的,现在扩成了这个大广场,还安上了各种运动器材,天天扭秧歌的、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老热闹了。夏天时候人更多,周围村子的也都骑摩托过来玩,广场附近涮串、烧烤摊都有,就像浓缩版的小县城似的。

  刚开始,村里开始拆呀建呀,大家都半信半疑的。可后来一看,这些干部们都不是来走秀的,是真干活啊,我们这才相信是动真格的了,好事是真轮到我们身上了。就说我们李镇长,夏天那会儿我们综合体施工,下小雨,干活的都进屋了,就剩他还在那指挥铲车在施工。我以为他是包工头呢,晒得比谁都黑,后来他来我们家,我才知道他是镇长。谁能想到干部们能这样啊,以为他们都天天坐办公室呢。这一年,驻村干部、包村干部们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一家一户的走,给我们讲什么是“十个全覆盖”,一件事一件事的给我们解决,看着他们这么干,我们村民也全动起来了,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了,好多人家院墙自己就都扒了,还给施工队烧点水了、和点泥啥的。

  我跟你们说,这环境好了,心情就好了,心情好了我这身上病都好一半。我们农村人的习惯其实不好,环境卫生是个大难题。过去这季节一刮风,村里面就垃圾漫天飞,家家都是这边堆着苞米瓤子,那边堆着煤,看着特别乱。现在你们再看,村里垃圾基本看不见了,这环境一好,我们自己就愿意收拾。路上来回过车,怕小石头子把柏油路给硌坏了,我们村民们就经常自己去扫街,下雪了也是,不用人号召,各家就都把自家门前路上的雪给清了,你们说啥叫文明,我觉着这就是文明,文明不是说出来的,是我们受到这种感染,大家自然而然做出来的。我们村的李大原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当厨师。这两年,看村里发展前景好了,他就回村里开了个农家饭店,现在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农家乐都开起来四五家了。不光有饭店,我们村里还有砖厂、咸菜厂、饲料厂、蒙古族工艺品加工厂这些企业呢。现在我们用啥东西也方便,他们卖给本村人还便宜,不少闲下来的人都去厂子做零工,也算拉动了就业。就拿我们砖厂说吧,不仅我们去买砖便宜,闲着的时候,去砖厂干点零活,搬搬砖坯啥的,一年也能赚个一万多块钱。听村里干部说,我们村下一步要开始发展庭院经济,我也准备在院里培育点葡萄苗,鼓鼓自己的钱袋子。(文/图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