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还要建设2278个标准化卫生室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获悉,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2014年内蒙古已完成1960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今年还要建2278个。到2016年,内蒙古将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所谓标准化卫生室,就是卫生室在硬件上实现标准化,软件上达到规范化。与过去普通的卫生室相比,标准化卫生室是其“升级版”。自内蒙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各地标准化卫生室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从硬件建设方面考虑,6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必须包括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完全可以满足村民看病就医的需要。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标准化卫生室均在150平方米以上,个别人口超过2000人的大村,其卫生室甚至达到400平方米以上,除设有要求的“三室”外,甚至还有输液大厅、B超室和收费处等。
2015年农历新年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脑包村的标准化卫生室正式启用。对于这个拥有2000多人的大村来说,这无疑是送给村民最好的礼物。村卫生室门廊内显眼的墙上贴着最新的新农合报销清单,谁花了多少钱,报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65岁的村民冯林忠告诉记者:“村里建了新卫生室,说不出的高兴,老百姓看病就是图个方便省钱。”
从医35年的村医李团枝在脑包村卫生室负责村民的健康体检、慢性病筛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前乡亲们都是到我家里看病,条件简陋。现在的村卫生室比村委会都气派,卫生院给我们发基本工资、服务经费不说,还给我们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团枝说。
如何让新建的村卫生室更好地服务村民?新城区卫生局摸索出由卫生院托管卫生室的新路子。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卫生院将优质医生资源下沉到基层卫生室,为村民轮岗分诊看病。利用乡村医生熟悉本村情况的优势,由乡村医生负责管理医疗档案、慢性病筛查等工作。同时,基层医生还时常到市区大医院参加培训、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村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