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学英语,到底该学些什么?

24.12.2014  19:37

      我们总会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对比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在待人接物上的差距,并总是表现出对中国孩子深深的悲观的态度。在这些描述中,中国孩子不善于沟通,没有团队意识,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而美国孩子则恰恰相反。

        不可否认,这种情况在中国确实大量存在着。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孩子们在这几年中毫无进步,总在与外国孩子的对比中处于下风。

        在上个周末,瑞思学科英语进行的一场主题为保护地球生态的义卖中,瑞思的小学员们就展现出了与传统印象中中国孩子截然不同的一面。

        这是一次为保护环境和濒危动物筹集善款的义卖活动,义卖的商品也很简单——《“瑞思杯”大赛优秀项目提案集》。瑞思并没有给孩子安排好“消费者”来做一场好看而无谓的秀,孩子们必须自己上路,向遇到的潜在消费者介绍自己的目的,并邀请对方为了保护环境而慷慨解囊。

        如果按照以往的印象,这些不到10岁的孩子,可能会不敢主动和路人说话,也无法清楚介绍自己的目的,或许他们会对义卖抱着一种逃避的态度,并经常向身边的老师求助。

        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这些孩子一走在街上,就迅速进入了状态。他们非常主动的与路人打招呼——即使一些人很冷淡的回绝了孩子们的“搭讪”,但孩子们很快就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他们丝毫不因为一时的受挫而丧失信心。

 

          而在得到路人的注意后,几乎每个孩子都颇有逻辑性的介绍了自己的目的。他们通常会清楚的按顺序表达以下信息:我们在进行义卖——义卖的目的是为保护动物募集款项——义卖的商品是我手里的这本提案集 ——您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为保护生态环境。虽然偶尔也会有孩子存在信息表达上的缺失,但同伴们会立即进行弥补。在整个义卖过程中,带队的老师们基本无需直接与路人接触,因为孩子们的表达已经非常清楚。

        但并非清楚的说明来意就能顺利的做成生意。一个英文名叫Sweet的小女孩将同伴们集合起来,指出了大家站的过于集中,漏掉了很多“生意机会”的问题。随后,这个小女孩如同团队领袖一样,指挥大家分散站位,并且为大家安排了各自的岗位位置。一个六七岁小女孩表现出的领导才能固然令人侧目,而其他孩子迅速取得共识并各司其职,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团队协作素养。
 

        这些孩子们的表现,与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孩子大相径庭,倒是非常像我们对美国孩子的认知。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团队合作意识,甚至能够自己去管理一个项目的实施。在过去,有时我们会将中国孩子的一些弱点归结于文化差异,但今天这些来自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却让我们看到,在合适的教育模式下,中国孩子完全可以表现得像美国孩子一样优秀。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资深教育专家Sally表示,让中国孩子表现得像美国孩子的途径,就是瑞思的“浸入式”教学——孩子们在这里经历的一切,与美国小学如出一辙。而美国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对“未来领导力”的培养。未来领导力是欧美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少儿阶段锻炼和积累的演讲演示、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为什么瑞思小学员们在义卖活动中表现出优于大多数其他孩子的综合素养——这是经过一段“未来领导力”训练的成果。

 

          “浸入式”教学不仅让学员们能够学到美式教育中的“未来领导力”精髓,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英语表达能力。瑞思学科英语的最大特色,是将英语作为工具,来教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孩子们的英语思维方式,让孩子将英语当成最自然不过的沟通工具,而非一项考试技能。

        Sally女士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在瑞思的课堂中,老师在介绍‘turtle(海龟)’时,决不会提起‘海龟’这个中文词汇,而是全程用英语和视觉形象来讲述,这样孩子们会把turtle这个单词与实物紧密结合起来。当他们看到海龟,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中出现turtle这个词,而并非先想起海龟,然后再去将海龟翻译成英文。

        或许,用“学英语”来概括瑞思的学员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已经过于片面。他们在这里学到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未来领导力,是与英语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事实告诉我们,让中国孩子像国外的孩子那样优秀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教育模式。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是否也该转换一下思路,好好考虑一下在学英语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们学到的是什么。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