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万亿元,同比增长7.4%。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尚处于可接受范围,且该增速适中,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首次对外公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万亿元,同比增长7.4%。尽管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新低,但投资及消费均保持平稳,三产比重有所提升,主要数据也都在2014年年初预定的目标区间内,中国经济降速提质的宏观调控基本达标。
2014年,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国际油价下跌、降准降息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利好,且部分改革措施逐步显效。
“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应该看到有很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比如,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升,结构在不断优化,能耗在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的治理也在逐步推进,同时,就业状况基本平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一个过渡期,与潜在的经济增长动能相吻合,使经济运行有更高的效益,经济增长有更好的质量。”连平告诉记者。
增速回落稳步转型
2014年,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第三季度增长7.3%,第四季度增长7.3%。
连平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内,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对中国来说已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内部潜在需求也在回落。经济增速维持在7%~7.5%的区间内,同当前我国潜在的增长动力基本吻合。”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表示赞同。她说:“伴随能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成本不断提升,资源推动型的GDP增长时代已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增长更多依靠高技能、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依靠创新驱动。而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在此方面仍需积累。”
同时,赵玉敏指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也为经济转型提供必要保障,在实现经济创新增长之前,仍需保持传统行业的稳健发展,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足够的内生动力。“如果此时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会让经济增长重返旧有的增长模式。”
赵玉敏告诉记者,“经济增速下降为经济转型预留了一定空间,保证我国在经济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结构调整,有效缓冲了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带来的紧缩”。
GDP首破10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据外媒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
对此,赵玉敏认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大、基数大,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尚处于可接受范围,并且该增速适中,并不低,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属领先地位”。
连平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GDP总额全球来看处于第二位,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统计方式与西方存在差异,我国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统计仍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事实上,从我国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规模和能力来看,其在全球范围内或已超过美国。目前中国实际的GDP状况应该比统计的数据要大些。所以可以说,中国的GDP目前已然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突破60万亿元,这是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成绩。”连平说。
连平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速如可以保持在7%~8%,保持平稳的增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追求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经济预计会有更好的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15年制造业产能过剩,‘去产能’压力较大,但外部环境稳中趋好,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点蓄势待发,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