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走基层】我们喜欢这样的领头人

20.04.2016  10:43

  原标题:我们喜欢这样的领头人

  这几天,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先锋村大棚种植基地很是热闹,一辆辆拉着香瓜秧苗的农用四轮车进进出出,68岁的村民张平正从车上往下搬苗盘。他说:“我们能搞起大棚,走上致富路,全靠村里的领头人陈千年。”

  张平所说的陈千年,今年55岁,黝黑的脸庞,走路办事风风火火。他领着村民从传统大田种植转向发展设施农业,带动了6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先锋村以前是一个贫困村,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一直以种植葵花、玉米、番茄等作物为主,收入不高。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先锋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们都希望趁热打铁,在土地里做些文章来增加收入。

  这时的陈千年也在盘算:人家康尔徕合作社的农民在温室里种彩椒,一亩收入万数来块,咱也可以向人家学习呀。“于是我就和几个想法一致的村民一起到那里学习考察,准备建大棚。旗农牧业局的领导知道后,非常支持我们。发展设施农业不能单打独斗,有规模才能有效益。我就先建大棚做示范,也邀请镇里、村里的干部帮大家分析,给大伙儿讲现在的好政策。”他说。

  “刚开始建大棚的人不多,毕竟现在种地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种了一辈子大田,觉得种大棚比较难。通过做工作、看效益,一家带一家,现在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了。就拿张平来说,他家8个大棚,去年第一茬种香瓜,第二茬种西红柿,亩均收入上万元,那是他一辈子种地收入最好的一年。”陈千年说。

  陈千年还是个蔬菜经纪人,为人诚信,他组织售卖的农产品,等级清、分量足,从不以次充好。靠诚信,陈千年和西安等地的多名客商都成了朋友。每年还不到销售季,客商们就早早和他联系上了。

  “这两天青岛有个厂家和我联系,准备让我们基地第二茬种青椒。我打算去看看,如果能和厂家联系上,咱们就能省去一些中间环节,价钱就能上得去,农民的利润空间就更大了。”陈千年深知农民的酸甜苦辣,哪怕是能帮大伙儿多卖一分钱,他都会努力争取。 “可以说,我们只要把庄稼种好,别的都不用操心,因为从种植、管理到销售,都有陈千年为我们张罗,我们喜欢像他这样的领头人。”张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种植户们的心声。(本报记者钱其鲁)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