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蒙博览会:常来常往好朋友 互利共赢好伙伴
原标题:常来常往好朋友 互利共赢好伙伴——写在首届中蒙博览会开幕之际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题:常来常往好朋友 互利共赢好伙伴——写在首届中蒙博览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陈磊、吴献、于嘉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23日,中国、蒙古国两国间第一个国家级双边博览会——首届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8000余名国内外嘉宾相聚草原青城,中蒙从此拥有又一个携手书写友谊、合作、发展美好篇章的崭新平台。
交流日趋频繁 了解更加深入
一周前,第六届中蒙新闻论坛结束后,蒙古国记者协会主席嘎拉日德率领媒体代表团赶赴中国齐鲁大地考察。近年来,中蒙两国间的交流日益热络,形式丰富多样,成果不断显现,助推两国关系稳步发展。
1994年,两国修订并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后,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每年互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访问、学习;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联合对长调民歌保护、申遗;在乌兰巴托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等。
2014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进一步明确双方在青少年互访交流、新闻出版交流、文化遗产联合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合作改善蒙古国医疗救援服务,中方向蒙方增加提供1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等。
就在一个多月前,内蒙古文化代表团的蒙医代表走进蒙古国,为460多名基层患者义诊,每天都会有蒙古国居民排起长队。
蒙医药已经成为中蒙两国交流的重要窗口。据统计,仅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近年来就接待蒙古国患者近万人次,而前往蒙古国义诊的蒙医骨干专家近百名。
在教育方面,目前有近8000名中国资助和自费到中国留学的蒙古国学生;两国还经常互办国家级和地方级“文化周”“文化月”等交流活动;每年有100多万人次的蒙古国人到中国各地旅游观光,这一数字约占蒙古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扩大务实合作 加快互联互通
中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两国不仅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还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好伙伴。近年来,双方经贸合作日益加强,前景看好的经贸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快,中蒙加强合作的成果正在惠及两国人民。
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两国开始全面扩大经贸务实合作,并确定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的目标。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成为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
坐落在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的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一期主体建设工程最近已经完工并对外招商。毗邻二连浩特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市居民、25岁的敖其尔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敖其尔曾在中国石油大学留学,他最喜欢福建等地生产的运动鞋。回国后,购买中国运动鞋就变得不太容易了,他盼望互市区早日建成,给他带来更多便利。“有了互市贸易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购买质量高、种类多的免税中国货,真是太方便了。”敖其尔说。
除了边民互市贸易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批复,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去年中国对蒙古国贸易实现449.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1.4%。为了使两国交流往来更加便捷,让双方合作更加紧密,我国对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也在发力。
以内蒙古的铁路为例,通往内地和联通俄蒙的铁路运输干线初步形成,途经二连浩特、蒙古国、俄罗斯的中欧集装箱班列越来越多。目前,内蒙古在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已有铁路的基础上,把阿日哈沙特、阿尔山等季节性开放口岸的铁路建设也纳入规划。
创新合作机制 搭建崭新平台
眼下,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正在积极对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在抓紧编制,一系列沟通协作机制和平台逐步形成。中蒙博览会就是双方积极倡导、应运而生的一个崭新平台。
据首届中蒙博览会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博览会以全面推进中蒙双方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为目标,按照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的要求,依托内蒙古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产业及中蒙两国已有的合作基础,建立健全中蒙博览会合作机制,全面拓展中蒙两国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
在乌兰巴托经营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中国商人李鹏远说,他与蒙方的一些合作项目就是在政府主办的经贸洽谈会上谈成的,“希望博览会能让更多优秀企业走出去,拓展双方企业的合作领域,升级合作水平”。
首届中蒙博览会规模空前,共设32项具体活动,包括投资贸易洽谈、会议论坛、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
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图门其其格表示,中蒙博览会合作机制的建立,将全面拓展中蒙两国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从而打造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合作的新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