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为养而种”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12.08.2016  20:38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37亿亩,可利用草原10.2亿亩,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基础、有传统、有优势、有前景。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玉米“一粮独大”,牲畜“一羊独大”的区情,提出了“为养而种、为牧而种、过腹转化”和“稳羊增牛”的发展思路,通过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保护生态、优化结构、增加收入协同发展。

      积极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充分发挥内蒙古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一方面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为草食畜牧业提供充足饲料源。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粮改饲”“粮经饲”协调发展的部署,坚持“为养而种”,重点调减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引导籽粒玉米向粮改饲、粮草轮作和整株青贮玉米转,今年已经压缩籽粒玉米933万亩,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面积达到827万亩,同比增加320万亩。另一方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为草食畜牧业打牢饲草基础。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改良天然草场,发展人工草地,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等项目工程,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提高载畜能力。今年,全区新增优质高产苜蓿25万亩,总数达到900万亩。

      调整优化草食畜牧业布局。大力实施“稳羊增牛”发展战略。稳就是稳定存栏提高单产,增就是增加数量提高品质。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千万头肉牛发展规划》,奶牛重点抓土默川、河套平原、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区、科尔沁草原和西辽河平原区、大兴安岭岭西区的“五大牛奶生产区”建设;肉牛重点抓中东部传统肉牛和西部新兴肉牛养殖区建设;肉羊重点抓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建设。目前,优势产区牛奶、牛肉、羊肉产量已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9%、72%和83%。

      加快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良种繁育体系,支持种畜禽场特别是种羊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十二五”时期,累计扶持新建种羊场300多个,年提供种羊20万只;培育发展了5家种公牛站,年生产牛冻精1000万剂,实现了种源自给并向区外输出。目前,内蒙古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牛羊种子生产输出基地。积极探索高效生产模式。大力推行肉羊接冬羔早春羔,加快畜群周转,当年育肥出栏;在农区全面推广2年3胎、1胎多羔技术,提高产肉率,扩张饲养量;推行肉牛“牧繁农育”;稳步增加荷斯坦奶牛存栏,提高单产水平。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推动畜牧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发展家庭牧场、养殖联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农区积极推进庭院养殖向人畜分离转变。目前,全区肉羊、奶牛、肉牛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68%、80%和44%。

      打造品牌注重输出。调整草食畜牧业发展思路,从抓“畜产品产量”转变到抓“产量、质量、效益和安全”上来。通过抓“输出”带动加工、引导生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办好每年一届的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鼓励引导企业参加全国各地展会,加强电商销售平台建设,扩大两大牧区草原羊佩戴电子追溯耳标试点范围,实施牛羊产品品牌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