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十个全覆盖”让农牧民暖在心头喜上眉头

09.09.2015  19:13

乌兰察布:“十个全覆盖”让农牧民暖在心头喜上眉头

王君巴特尔带队观摩检查乌兰察布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我和书记握了手。9月7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十个全覆盖”巡回观摩检查代表来到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大哈拉村了解“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村民们纷纷前来握手相迎。记者 袁永红 摄 

  9月7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巡回观摩检查代表,走进商都县三大顷乡谢家坊村便民连锁超市了解经营情况。记者 袁永红 摄 

   本网讯(记者 魏 那) 为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程落实,9月6日至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行程600多公里,深入乌兰察布市5个旗县40多个嘎查村,就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金秋塞上、天高云淡,牧野田畴、硕果飘香。在乌兰察布大地上,随处可见一座座美丽大气的乡村、一幢幢整洁宽敞的院落、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观摩检查组进村庄入农户,检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与村民们亲切交谈。看到昔日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的农村牧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看到一个个农牧民脸上绽放出满意幸福的笑颜,观摩检查组同志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对“十个全覆盖”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对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实现农村牧区面貌根本转变的宏伟目标充满了信心。

  乌兰察布市是欠发达地区,全市11个旗县市区8个为国贫县、2个是自治区贫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00多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完成艰巨繁重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是对乌兰察布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考验。面对困难和考验,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从实际出发,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揽、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对1028个行政村、3210个自然村进行了建设改造,已完成全部工程任务的78%,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路子。卓资县复兴乡大同营村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十个全覆盖”之中,突出“走西口”文化,按照“一心、二组团”的布局,不搞大拆大建,既保持了原有村落的形态和特色,又实现了向体现田园风光、彰显民俗文化的美丽乡村华丽转身。兴和县鄂尔栋镇十一号村充分发挥石料资源多、石匠工艺精的优势,就地取材,用废石料砌院墙,既节约了资金,又留住了乡情乡愁,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貌。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从村庄规划到工程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政府帮助解决建筑材料,农户投工投劳全程参与工程实施,降低了建设成本,充分发挥了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商都县三大顷乡田家卜村把实施“十个全覆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订单甜菜和冷凉有机蔬菜种植,实现了生活条件改善与收入稳定增长双丰收。化德县是“燕山—太行山”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为了筹措建设资金,在精打细算用好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采取发动群众“筹一点”、包联部门“帮一点”、施工企业“垫一点”、出工出劳“省一点”等多种途径,有效破解了资金筹措难题,“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顺利、成效喜人。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不仅使广大农村牧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农牧民说,是党和政府让我们吃上自来水,走路不沾泥,电视频道多,娱乐有场所,买货有商店,看病不出村,上学不花钱,老了政府帮,“十个全覆盖”真是“幸福全覆盖”。一名诗歌爱好者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乡村百姓还通过自编自演秧歌舞、二人台、三句半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挚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观摩检查组对乌兰察布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措施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强调要紧紧扭住“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个龙头,以万名干部下乡驻村为契机,统筹抓好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取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建设模式,加快“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进度,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确保所有农牧民都能从中受益、得到实惠。要把工程建设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更好地回应群众期盼、增进群众福祉,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自治区领导任亚平、李佳、张力、乌兰、李鹏新、符太增、布小林、那顺孟和、李荣禧、王玉明和各盟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观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