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团结发展 民族共荣

04.02.2015  13:49

  “民族团结则百业兴,共同繁荣则凝众力”。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相互交流,都在不同朝代的经济发展大局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时胡汉合流,文化事业繁荣,经济昌隆;清时全国大一统,社会形势稳定,各族纷繁往来,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显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团结奋斗是保障发展共荣的先决条件。只有各民族同心协力、齐头并进、合作共赢,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

  新形势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地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定完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地区形势,切实把握发展大局,“十二五”以来,乌兰察布市坚持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致力把北疆这条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团结,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民心。抓实团结乌兰察布市各族人民的工作,先要落实各项宣传创建活动,让不同民族深刻认识国家的政策法规。“十二五”以来,市委、政府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夯实群众团结之基。

  每年5月是乌兰察布市范围内集中宣传民族宗教蒙古语文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时期。2014年活动期间,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司法局联合集宁区民宗局等单位在集宁旧区中心广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为群众提供相关咨询;在市民委网站开展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征文活动;在市广电大厦演播大厅成功举办乌兰察布市民族宗教蒙古语文政策和法律法规电视有奖知识竞赛。与此同时,市法院、财政局等部门和十一个旗县市区也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乌兰察布市良好的法制氛围进一步浓厚,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政策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宣传先行,创建为重。按照“规划一批,提升一批,推广一批”的工作思路,市民委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察右前旗展览馆等6个单位被命名为乌兰察布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大马库联清真寺等6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第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察右后旗旗委政府、察右中旗人民法院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习总书记对于强化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构筑共有家园,需要努力挖掘、传承和弘扬察哈尔等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对此,乌兰察布市在集宁区建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基层文化站106个,草原书屋1316家;印刷出版《察哈尔史》、《敕勒川》等蒙文版图书,不断繁荣文艺创作,努力打造文化精品,争取把乌兰察布的特色文化推向更广的市场。

   发展,民族共荣第一要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狠抓“发展”要务,要开发利用地域优势资源,积极扶持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特别要立足民族传统优势,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乌兰察布市贯彻落实国家民贸民品优惠贷款政策,有效发展壮大民品民贸企业。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子王旗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被确立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四子王旗斌巴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厂等31家企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民贸民品企业。

  富有蒙古族风情的特色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农历五月十三,察哈尔蒙古族都会举行传统的祭敖包活动。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贷海旅游度假区、兴和苏木山、后旗阿贵庙等一批旅游景点已发展成为全区知名的草原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73亿元,草原特色旅游呈现出强势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在资金项目争取方面,2014年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资金2975万元,比2013年的2819万元多156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75万元。安排的项目涉及牧区道路、农牧业生产等领域。下一步,要进一步跳出传统思维和地域局限,坚持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受益于首都,努力做好“三篇文章”,着力建设能源基地、农畜产品供应基地、文化旅游度假基地、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电力能源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氟化工、石墨化工、电石化工等资源延伸转化型产业,积极发展冶金、羊绒服装、皮件等特色产业;大力承接机械制造、轻工服装、医药化工等产业转移;加大对马铃薯、胡萝卜、冷凉蔬菜种植业和杜蒙肉羊饲养业的生产补贴力度,提高生产资料和农牧机具购置补贴,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扩大良种补贴范围……

   民生,夯实基层群众基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在《楚辞》中就较早地关注“民生”,民生关乎民众的基本生活诉求,关系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只有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关注全体人民的民生问题,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态,才能使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乌兰察布市是极富特色的多民族聚集地,改善农牧区滞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需常抓、不能松的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对接中央支持民族地区改善民生的政策,市委、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把少数民族聚居的嘎查村全部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重点建设公路、安全饮水、电网、危旧房改造、街道硬化等中小型和公益性项目。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嘎查村全部列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优先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列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经常深入牧区和牧民家中,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教育关乎未来,卫生关乎健康。优先解决好民族地区教育和卫生事业方面的问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乌兰察布市坚持集中办学和分散办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蒙加汉”和“汉加蒙”两种模式并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率先完成“两基”达标攻坚任务,高考升本率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升专率达100%。蒙医中医事业也初见成效。旗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立蒙中医科及蒙中医病房,其中,四子王旗、中旗、前旗、市中心医院设立蒙医科;289所嘎查村卫生室基本配备蒙医技术人员,农村卫生院基本配备中医人员;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农牧区全覆盖,牧区牧民就医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积极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工作也是夯实民众基础的重要工作。目前,集宁区现代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四子王旗、后旗等蒙古族聚居区建成了现代体育场馆,一些苏木嘎查文化站新建了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和健身路径,配备了健身设备。各旗县每年都举行“那达慕”大会,开展蒙古族男儿“三艺”等体育竞技比赛。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录用方面,近年来,在乌兰察布市范围内公开考录少数民族科级干部10名,2013年至2014年两年共招考蒙汉双语授课本科大学毕业生180余名,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子女的就业问题,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搞好团结是固本之举,加快发展是长远之计,实现共荣是终极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乌兰察布市各级党委政府将继续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