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衣:乌兰察布4名留守儿童期盼“暖冬”

03.12.2014  18:54

    

马雪说,妈妈给她打电话,是她最盼望的时刻        实习记者 陈熠北摄影

四个孩子笑对镜头              实习记者 陈熠北摄影

  ■ 内蒙古 晨报首席记者吴博超

  12月1日, 乌兰察布 市察右中旗的气温一降再降,尽管寒风凛冽,但距城区约10公里的元山子中心小学,4名留守在这里的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午间活动”。由于家庭和身体的“特殊”原因,当村里大多数孩子选择外出求学时,他们只能留在这里读书。

  这群单纯的孩子拥有筒单的快乐,尽管他们身处贫困的家庭,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但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到学校上学,每一夭都是幸福快乐的,他们觉得生活“不辛苦”。

  寒风中,冻得红扑扑的小脸上,孩子们洋溢着最美的笑容,稚嫩的笑声在乡间里回荡……

  贫困家庭的孩子

  与众多乡村学校的教学方式相同,不同年级的4名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坐在靠后排的孙凯今年13岁,身体胖胖的,脸蛋冻得通红,在语文老师指导下,他正在高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手指着每一个字,读得非常认真。

  这个4年级的男孩喜欢上语文课,对古诗特别感兴趣,因先夭身体因素,他的记忆力不好,但却有着一股爱学的“劲儿”。在课下,他会常问老师诗句是什么意思。

  孙凯的家离学校不远,年迈的姥姥姥爷不仅要照顾他,还要照顾他有智力障碍的母亲,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清贫,但孙凯性格乐观,回到家时,总给家人带来欢笑。虽然身上的衣服已很破旧了,但懂事的孙凯,从没跟家人说买新衣服。

  坐在孙凯前一排,读4年级的13岁的男孩丁月,性格有些内向,看到陌生人来,他一直对着记者微笑,不敢说话。老师告诉记者,丁月父亲种地,母亲身体有病,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由老师们照顾。因为他有先夭的智力障碍,学习书本知识,他要付出别的孩子双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