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筑牢民生保障网

01.04.2016  04:01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作证,“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翻开崭新的一页,一项项惠民举措许下了从过去到未来的承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6年,我市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民生工作贯穿发展始终,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把民生改善书写在时代新的年轮,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全市跨越发展的里程碑上。

  [关键词]: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

  【解读】:“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的头号民生工程。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要相互统筹、有机融合,实现补齐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短板、补上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欠账、改变农村牧区贫困状况相同步。“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径】:今年是全覆盖的冲刺之年,要按照王君书记“三个不漏”的要求,坚持适地、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力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覆盖1652个30户以上自然村。30户以下的1477个自然村向中心村整合,无法整合的重点解决好住房、饮水、出行等问题,延伸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实现功能全覆盖、村庄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启动实施“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和新型水窖建设,切实解决严重缺水嘎查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开展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选择30个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300个村庄作为试点,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示范村镇。

  [关键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解读】:贫困不除,奋斗不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决不让一户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我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6年我市继续把扶贫攻坚列为头等大事,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举全力打响新时期脱贫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

  【路径】:落实“六个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必保年内3万人稳定脱贫。发展生产方面: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引导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综合采取财政奖补、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金融扶贫贷款14亿元,帮助贫困户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促进贫困人口就地脱贫。易地搬迁方面:生态恶劣地区5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集中向小城镇、旅游区和各类园区移民搬迁、安置就业;生态补偿方面:坚持绿色扶贫,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和生态工程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后续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教育扶贫方面: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实施好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资助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兜底方面: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牧区低保,其他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临时救助。借助京蒙对口帮扶医疗技术力量,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力争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一次,建立健康档案。对筛查出的重症患者分类施策,通过专家集中会诊、开设家庭病床、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设立大病保障基金等多种措施,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关键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解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也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打通广大群众创新创业的“任督”二脉,才能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新就业,拓展新渠道,不断提高收入,使民生改善获得持久动力。

  【路径】:建设康泰惠民园、集宁国际皮革城等重点创业园区,每个旗县至少建设1个容纳500人以上的创客空间园区,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和集宁师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投入使用,市民族用品加工实训基地建设完工。启动“互联网+就业”服务项目,完成市县乡村劳动保障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就业“六项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转移农牧民就业稳定在7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内。

  [关键词]:全面推进百姓安居工程

  【解读】:安居是民生之本。住有所居,事关民生,全面推进百姓安居工程,既是改善民生之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举。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安居,进而实现“乐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不懈的追求,也是2016年我市民生工作中重要一环。

  【路径】:围绕“住有所居、居有改善”的目标,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工作。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2.1万套(户),基本建成1.8万套(户)。严把补助对象审核审批关,规范信息录入工作,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4万户。建设互助幸福院1000户,推进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解读】:社会保障水平,既关系百姓的基本生活,又牵动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重点,注重公平,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让老百姓享受发展成果。

  【路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社保金征缴与财政拨款挂钩机制,依法推进扩面征缴。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城镇职工和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保持在85%和75%以上,新农合市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整合为市级统筹平台。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总额控制和住院床日付费制度,单病种付费由16种增加到30种。以互联互通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强基层和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查询、待遇发放等“一卡通”服务实现全覆盖。推动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工作,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提高各类民政保障人员补助标准。

  记者点评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回首旧岁,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民生工作成绩斐然、果实累累。“十二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4%。“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移民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5倍,撬动金融扶贫资金27亿元,贫困农牧民由2011年底的55.8万人减少到15万人。建成就业创业孵化园24个,转移农牧民就业7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提高。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在全区率先实施互联互通惠民工程,率先启动城镇医保监控系统建设,率先将所有恶性肿瘤纳入大病报销范围。实现呼包异地参保与就医即时结算。保障性住房开工16.8万套,基本建成12.7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区首位。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完成14.8万户,幸福院互助养老政策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福利政策”。民政保障各类困难人员63万人,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三个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惠及31.2万户农牧民、8960名大学新生和320户零就业家庭。我市跻身“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五星级慈善城市”和“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项项民生新政彰显了市委、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一件件民生实事书写了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这份硕果满满的民生成绩单,给百姓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欣喜与实惠,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直线提升。站在“十三五”规划的新起点,我市将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魄力、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不断刷新“民生高地”的惠民高度,更加精确地用好民生“指南针”,谱写出一曲又一曲“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的美丽诗篇,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