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干部下基层引领发展 十个全覆盖惠及百姓
哈拉盖图农牧场是乌拉盖管理区三个国营农牧场之一,位于乌拉盖管理区东部,地处锡盟、兴安盟、通辽市交接地带,S101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该场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乌拉盖河贯穿全境,境内有九曲湾、乌拉盖水库等旅游景区,场部所在地巴彦陶海村兵团文化氛围浓郁。
近年来,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国有农牧场的发展及农牧场职工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多次深入该场调研、与场两委班子及分场两委班子座谈交流讨论、出谋划策、悉心指导,引导该场深挖潜力、巧借外力、激发活力、汇聚合力。
哈拉盖图农牧场在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思想,始终坚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就是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发展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因地制宜,将十个全覆盖惠民政策的实施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在摸清家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原生态的九曲湾自然景区、天然草原生态资源、乌拉盖湖独特风景及乌力吉敖包分场初具规模的现实条件、巴彦陶海社区人口集中、兵团特色文化明显等综合优势。确定了以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优良的现代化场镇的目标。在落实国家“十个全覆盖”等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发挥党组织作用,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该场确定巴彦陶海社区小城镇发展和乌力吉敖包分场旧村改造两种模式,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水、电、路、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方面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进而打造以巴彦陶海社区兵团文化为看点,以九曲湾景区原生态草原文化为特点,以乌力吉敖包分场休闲度假为重点的三位一体区域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
在实施过程中,哈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初期,哈场组织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进村入户、面对面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全面透彻地讲解各项政策,使百姓知晓政策、积极参与。
如今的巴彦陶海社区,宽敞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现代大气的住宅小区初具规模;兵团风格建筑鳞次栉比、兵团文化标语随处可见;这座兵团文化与草原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兴小城,处处彰显生机与活力,与昔日的房屋破旧、街道坑洼、尘土飞扬、垃圾遍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巴彦陶海社区的小城面貌,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哈场趁热打铁,今年建成了兵团文化展示厅,并组织了“兵团文化周”活动,巴彦陶海在这个夏天成为了各地游客最理想的目的地之一。“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它包含和催生了三次产业的大量生产活动,既能够创造精神财富,也能够生产物质财富。”
在距巴彦陶海社区22公里的乌力吉敖包分场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在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等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探索出“支部+公司+机关”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旅游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从而带动当地人就业增收。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将分场打造成集自然景观与兵团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度假村,把文化、旅游产业元素巧妙地融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处理好美丽与富民、面子和里子、攻坚和长效的关系,不断改善农牧民生活、促进分场的经济文化发展,努力让农牧民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摸得到实惠。
该分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地理位置和住房集中优势,将分场闲置的房屋充分利用,党支部协助旅游公司与66户农牧民签订合同,将闲置房屋以每户9.1万元租赁给旅游公司15年,通过企业整体运作,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
同时,分场党支部牵头与旅游公司洽谈,组织分场农牧民参与城镇建设、商贸、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宽劳务输出的渠道和空间,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旅游公司在发展旅游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雇用分场农牧民工,使其增加非农非牧收入。
管理区发挥干部下基层、示范抓引领作用,采取“领导带头、包片负责、驻村蹲点”等方式,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工作组深入分场,实行24小时蹲守,协调各部门和旅游公司,统筹协调建设项目资金,就绿化工程、硬化工程、院墙改造、部分路段的亮化工程等工程建设,与企业和相关部门面对面沟通协商,划定责任区、确定建设风格、限定施工工期,督促工程进度和监督工程质量。真正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能,破解一些工程建设难题,工程进度有序推进。在推动分场分展上,工作组帮助分场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并且建立了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人口的长期动态管理,为实施各项惠政策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巴彦陶海社区还是乌力吉敖包分场,乘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沐浴着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十个全覆盖工程等惠民政策的阳光,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关怀指导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示范引领下,已经“破茧成蝶”实现了质的飞越,如今正振翅高飞。我们相信,这里环境改善的同时,必将带来农牧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的长足发展。(方艳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