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保障性安居工程暖民心
从教子沟矿区搬迁到乌达区安居社区后,王开凤脸上有了笑容。
以前在矿区,因为老伴儿身体不好,身边需要人照顾,王开凤从不出门,也不参加社区活动。“搬到楼房后,我才每天傍晚出去转转,有什么困难,就找社区说说。”王开凤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有了底气、有了尊严。”在教子沟矿区的时候,王开凤一家人居住在自建的土房里,生活十分困难。
“我们原来住的土房也就20平方米,仅一间房,也没收拾,一进去黑洞洞的,个子高的人进我家都碰头,生活条件很差。”王开凤说。
因为生活困难,家里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004年,社区根据王开凤的情况,为她家申请了低保。
“现在每月能领700多块钱。”王开凤说,“我很知足,社区也很照顾我们,工作人员过年过节还来看望,还有取暖补贴、燃气补贴、菜补啥的,能解决不少生活困难。”王开凤说:“刚拆迁那会儿,看着周围的人一家一家都搬到了城区,我心想,像我们家这种情况,没啥积蓄,可能一辈子都要住在那间小土房子里了。”如今,王开凤的楼房梦随着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的实施而成为现实,她终于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
2007年,我市开始棚户区搬迁改造,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涉及人数超过城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我市牢牢把握“建得好、拆得掉、分得好、住得稳”四个环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多种方式建设安置房,让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改善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
自保障性安居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实施了包括煤矿棚户区改造在内的9大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近10万套,超过5万户居民搬入新居。目前,全市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棚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
我市的棚改绝不仅仅是盖房子。如今,走入任何一个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区,都不难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配置远远高于旧城区内的普通社区。几年来,全市累计为各类棚户区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近50亿元,配套建设城市道路、桥梁,铺设供水、供热、供气、排水管网680公里,新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21所,改扩建医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4个,新建和改扩建休闲广场和公园9处。
安置区内每个社区出入口300米内便设有公交站,500米内有公共绿地。为了方便孩子入学,政府在海勃湾棚户区搬迁安置区内建设了依林幼儿园和依林小学。乌达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的爱民佳苑社区还因高达36%的绿化率和具备较为完善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获得了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9890套,基本建成7048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00户。
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告别低矮破旧的平房,奔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记者刘春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