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大河岸畔满眼春
原标题:大河岸畔满眼春
——乌海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升级
整装待发的陕汽新能源重卡。记者 于海东 摄
早春三月,草绿莺飞。黄河两岸处处生机盎然,乌海大地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开工建设场景。在新常态下,为打造经济发展的风景线,乌海市围绕着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200个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开复工,一场重点项目的建设春潮正在这里涌动。
200个重点项目对接“五大基地”
这几天,在千里山工业园蒙古源通煤焦化集团公司厂区内,总投资9.5亿元的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土建,一辆辆渣土车从工地上穿梭而过,在工地一旁,2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柜工程已初见模型。
该项目主要把企业在炼焦时产生的焦炉煤气经过加工处理,制成高效优质的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作为自治区的“双百亿”企业,源通公司每年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数以千计,将这些焦炉煤气加以利用,每年的产值不可估量。公司副总经理韩军告诉记者:“推进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既可让我们摆脱煤焦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可谓是一举两得。目前项目土方建筑施工完成80%,预计今年10月可生产出达标产品。”据了解,这个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液化天然气35万吨,实现产值17.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个。
在乌海市,像这样围绕着打造现代煤化工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项目还有很多,这些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既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代表了乌海市经济前进的方向。
今年,面对经济新常态,乌海市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主动对接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共列出总投资179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200个,其中续建109项、新建91项,自治区级重大项目20个。
这些重点项目中,既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也有“十个全覆盖”等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民生项目。乌海市提出,要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强化规划引领,特别要强化产业支撑,为自治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出贡献。因此,该市今年将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作中,加大产业培育、产业扶持力度,重点在发展设施农业、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提升农区整体发展水平,让农区居民实现稳定增收。并将有序推进农区居民集中居住和转移就业,加强农区社会治理,全面开展农区人居环境和铁路、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真正把农区建成“美丽家园”。
这些项目中,生态建设工程也占有重要份量。作为一座沙漠边缘的城市,乌海市多年来一直造林不停,在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后,正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自治区打造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一份贡献,让百姓享受生态红利。今年,全市计划造林7万亩,目前,全市义务造林植树活动正在进行中。为打造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乌海市加大环乌海湖开发建设,将其作为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规划,合理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围绕乌海湖景区开发,一批重点项目将开工建设。
政府部门充当“项目保姆”
“只要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等标准,项目进驻后,政府部门跑前跑后地服务。”这是记者在采访项目建设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乌海市充分认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为了保证这些重点项目能够顺利推进,该市政府部门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充当起“项目保姆”的角色。
在千里山工业园,乌海市宝化万辰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的负责人就深切地感受到政府部门在项目推进上的务实高效。这一项目是乌海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目前这个项目一期已建成试产。公司采用上海宝钢化工的先进技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蒽油、工业萘、改质沥青等9种产品,其中,改质沥青经过下游进一步深加工后,可用于电解铝行业,制造高功率电极棒,市场前景看好;蒽油经加工可以成为炭黑,这是生产高端轮胎所需的重要原料。目前企业煤焦油的转化率已达99.5%。项目负责人表示,从项目签约到现在投产,每一个环节政府都有专人负责,帮着跑各种手续,给项目投产节省了大量时间。
在乌海市,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分工明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对确定的每项重点工作、每个重点项目,相关部门都主动对接,层层进行分解,确定具体负责人,确保每项工作、每个项目都有人专抓专管。
市级领导带头研究项目、亲自推进项目,各区党政“一把手”主动上手抓项目,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倒排施工进度,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一环一环地做好服务,确保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建成项目及早投运、在谈项目早日落地,切实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加强工作协调,认真研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整合市区资源,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全市融资平台建设。在项目推进中,该市还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市纪委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督查。(记者 于海东 习记者 郝飚)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