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统筹推进

23.02.2016  11:34

乌海市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统筹推进

 

去年以来,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力争高标准高水平同步完成农区“十个全覆盖”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

摸清底数稳步推进精准扶贫

有的才好放矢,摸清贫困人口的底数,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组织基层干部深入辖区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优抚对象,计划生育、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和残疾人、病亡遗属中的贫困户,特别是病、灾、残、子女上学、单亲家庭等“五种情况”致贫的困难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初步调查确定16041户作为扶贫对象。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组织各级机关1800多名干部,逐户深入困难群众中进行再调查、再核实,并将扶贫对象在社区、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网站公示,最终确定10177户为帮扶对象,全部录入全市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扶贫行动精准。市扶贫办依据自治区扶贫办建档立卡要求及本市包联共建情况,在全市10177户贫困人口中筛选出农区人口1299户2996人,作为建档立卡对象单独建档。

锁定了贫困主体,就要明确扶贫责任,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管。乌海市要求各区区委、政府承担扶贫开发工作主体责任,区委书记和区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在脱贫攻坚上聚焦用力,全面做好精准识别、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市直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优先做好扶贫项目安排、资金保障、对接落实等工作。

整合资金动态管理稳定脱贫

扶贫开发的核心是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靶向治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35万元,市本级配套752万元,三区配套及整合其他部门资金3248万元,共实施扶贫项目37个,近8000人的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乌海市坚决执行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在镇、村政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和完善专账和报账制度,扶贫资金按项目投放、按项目管理,相对集中使用,防止挪作他用;充分发挥纪检组监督检查职能,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加强专项督查和审计,杜绝侵占、挪用现象发生;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强化资金整合制度,在贫困地区,不同部门、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支持贫困村的建设,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根据规划内容下达资金,切实落实到贫困村。

乌海市扶贫开发工作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还建立了贫困户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实行逐户销号、动态管理。

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

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开行政村、自然村、涉农社区、城乡结合部‘十个全覆盖’工程,用心用情把乌海市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全区一流的标杆工程,实现工程质量和建设标准‘双提高’。”这是市委在扶贫开发工作暨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会上的庄严承诺。

乌海市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乌海市农业农区扶贫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区建设“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全市13个行政村、6个涉农社区、48个自然村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在覆盖范围上要求做到“”,确保不漏一村一户;在覆盖内容上做到“”,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村进行提标提质。

在具体工作中,乌海市将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区扶贫开发工作统筹推进,建立三次产业相融互促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立足农业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的实际,力争使每个村都能匹配一个产业化项目,鼓励农区居民积极参加专业合作社,带动农区居民持续增收致富。海南区阳光田宇公司依托赛汗乌素村葡萄基地,打造法式风格村庄,通过村企互动,形成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的整体产业格局;乌达区结合农业社区改造,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高效种植业;海勃湾区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分别打造休闲农业园、农副产品小加工园等不同内容的专项支撑产业,有力地保障了农区居民收入的增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区居民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将发扬干事创业的韧劲和干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新的贡献。(乌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