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文明,从上路学起

04.11.2015  11:17

  人民路与新华街路口,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纷纷越过停车线,停在了人行道上。

  文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城市的文明既是长期法规约束的结果,也是每一位城市居民自身素养不断累积培养的过程。“中国式过马路”一词的出现是对国人在过马路时不守规则爱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的典型概括。然而,走上马路的人们不文明行为何止只有闯红灯一项,车辆不懂互相礼让,一遇下雨天、高峰期,十字路口堵成一片的现象时常可见;人行道前,车辆为先行一步,置正在过马路的行人于不顾的行为随处都有;行人过马路无视红灯,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随意穿梭,给自己和车辆带来极大的风险,这背后不仅显示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身素养的欠缺,更透露出人们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打造文明交通、培养市民文明习惯,需从制定严格的交通法规开始,如何“过马路”将成为人们亟待学习的一项生活内容。

  千里山东街,一辆黑色越野车逆行了20多米。

  行人等红灯应站在哪里

  人们等红灯时,往往不注意自己所站的位置,认为只要停下就好,其实不然。

  10月28日下午,人民路与狮城大街交叉路口处,几位自南向北行走的行人站在人行道上准备过马路,还有一位骑电动车的市民站得还要靠前,右转的车辆因为受到阻拦不得不绕过行人缓慢行驶,不仅通行速度受到了影响,行人的安全系数也大大降低。

  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这些行人所站的位置正处在右转车辆的路线上,人们站在那里等红灯很容易被剐蹭。“在民警和交通志愿者的劝导下,大多数市民还是很配合的,但总有一些行人,尤其是骑电动车的人‘嗖’地一下就闯了过去。”这位交警对记者说。

  那么,过马路时,行人究竟该站在何处?交警告诉记者,以我们城市的道路情况来说,在一些明确画有停止线的路口,行人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应停在停止线以内,如果马路两边有高一点的平台或人行道,行人最好站在人行道上,等绿灯亮后再通行。

  人民路上停在行车道上搭载乘客的出租车。

  人行道前,请停车让行

  与行人闯红灯相比,机动车驾驶员在人行道前不礼让行人的不文明现象同样很多。

  在很多路口,直行指示灯和左转灯是同时变绿的,这就意味着左转的车辆和左侧人行道上直行的行人会有些冲突。当车辆遇到正走到人行道中的行人时,因为驾驶员着急通过,丝毫不让行人,往往使得行人被卡在路中间,进退两难,等到车辆都过完了,指示灯又变成了红灯。

  10月27日下午,记者在城区多个路口都发现了这种情况。在乌兰路和狮城大街路口,当时正值学生放学时间,因为一些车辆不愿停车慢行,使得一拨拨过马路的孩子不得不停在马路中间等车过去才能通过,人车挤在一起,路口多次出现了拥堵。与此同时,记者发现,一位司机因为停车让行还引起了后面车辆的“抗议”,催促的喇叭声连绵不断地响起。

  对于这种现象,交警告诉记者,机动车在遇到行人过马路时,不管有没有信号灯,都应该礼让行人。而且,机动车最好能让车停住耐心等待,而不是一边放慢速度又一边插空想走,使行人不明白机动车驾驶人的意图,从而出现人车抢行现象。

  三轮车等红灯时直接停在了人行道上。

  拥堵来自无序

  在我们日常开车时,不难发现,一遇到雨雪天气或者上下班高峰期,一些车辆因为通行变慢或受阻竟然不顾信号指示灯的提示,贸然抢行,结果与其他两个方向正常行驶的车辆堵在一起,最后造成谁也走不了的结局。

  家住滨河区的郭满仓每天开车往返于单位和滨河区之间。一次下雨天,他下班开车行至黄河街与人民路交叉路口时被堵了近20分钟,“这个路口到了上下班高峰期本来车就多,遇到下雨,黄河街的车辆硬是从海拉路路口排到了人民路路口,一些人一着急眼看着黄灯都闪完了还硬要通过,结果与南北走向的车挤在了一堆儿,谁也别想走了。”郭先生说,“本来大家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走,谁也不会影响谁,但总有那些不自觉的司机非要抢行,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

  对此,郭满仓说:“对于这些司机,就是应该严惩,严格按照机动车闯红灯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有了规矩,这些人的行为一定会有所改变。”

  千里山东街随意调头的皮卡车。

  家长,请您为孩子做好榜样

  在青少年交通文明行为的培养中,除社会因素外,家长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

  10月28日下午16点50分,当时正值学生放学时间,在乌兰路与狮城大街路口,学生家长纷纷领着孩子过马路。记者观察到,在即使车辆不多的情况下,一些注重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家长会领着孩子站在路边耐心等待绿灯,而一些自身就不遵守交规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这些家长手拉孩子穿梭在来往的车辆中,让人看着都担惊受怕。

  在这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孩子教育家长不要闯红灯的一幕。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要拉着孙女闯红灯,但被孙女坚决制止了。“老师说了,闯红灯是不对的,这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安全着想。”小女孩的声音清晰而响亮。

  对于市民文明交通意识的培养,一位法律工作者认为,建立文明的交通秩序,单靠培养文明素质是不够的,我们应健全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市民树立法治思维,让市民恪守法治精神。同时,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养成法治信仰、规则意识和守法习惯。(文/崔建敏袁存礼图/丹妮)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