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用“生态彩笔”绘就可持续发展蓝图
大漠出平湖,水清天更蓝,绿带绕城郭,花香扑鼻来……乌海犹如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一幕幕幸福宜居的美好图景,向世人昭示着一个沙地绿洲城市的文明和崛起。
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是城市生命力所在。从多年前的不毛之地,到如今出门见绿、随处景观的水上新城,勤劳奋进的乌海人坚持用生态彩笔绘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植树造林圆绿色宜居梦
乌海曾是自治区乃至全国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市无法实施造林绿化的国土面积高达87.74万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乌海人坚持逐绿的脚步,一株株、一点点播撒着绿色的希望。历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城市绿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十一五”以来,乌海累计投入绿化资金达60多亿元,每年园林绿化的投入几乎都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0%以上。
按照“两环、三带、四山、多点、大园林”的总体布局,我市陆续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档次和品位明显提升。建成青山翰墨园、滨河景观带带状公园等数十项绿化精品工程;对人民公园、植物园等主要公园和广场进行了绿化改造升级,全市已建成大型公园、广场27处,新建改造街头小游园46处;建成由林荫大道、滨河大道等街路组成的城市林荫路系统,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4%。
截至目前,乌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41.9%,人均公园绿地19.7平方米,成功摘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正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河湖相通秀水上新城美
乌海虽然濒临黄河,可过去“湖城”、“水乡”离乌海人的生活却十分遥远。然而仿佛只是转瞬间,乌海湖宽广的水面便展现在人们眼前,绕城数公里的甘德尔河由荒芜的排洪沟变成碧水微澜,还有机场路上如明珠般的座座人工湖、公园广场中游鱼穿梭的池池碧波……无一不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水韵灵动,体会到人水相依的活力气息。
水面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是杭州西湖面积的20倍,大湖融大漠、黄河、城市于一体,全国独此一处。围绕乌海湖,我市不断谱写山水文章,重点打造了与黄河库区连为一体的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等多项水生态建设工程。截至2014年末,已建成大小湖泊40余个,正形成河湖相通、水体相连的格局,散发出“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迷人魅力。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文明离不开节水爱水的理念和措施。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乌海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工业、农业、生态和生活用水及水环境均得到有效保障。
2014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达标再生水,46%用于企业生产、厂区绿化和降尘。
星湖点点,水绕城郭。水生态建设为市民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2013年,我市成为自治区惟一被确定的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城市。未来,这座水上新城还将展示出更加灵秀动人的姿态。
节能减排换蓝天生态景
环境保护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发展和市民享受幸福生活的保障。近年来,乌海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将改善环境的理念贯穿到工业发展、矿区开采、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步步换来城市天蓝水清的生态美景。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全市焦化行业提标改造、骆驼山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粉尘扬尘综合整治……仅2014年,乌海便实施了76个减排工程,有效削减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使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为了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乌海还主动联合宁夏石嘴山工业园区、鄂尔多斯棋盘井等周边工业园区,实现区域统一管理,将污染严重、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统一关停。
数据显示,2014年,经国家和自治区审核认定,乌海氮氧化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103%、117%和107%,三项重要污染物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主要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实现全覆盖。
节能减排同时也让绿色工业在城市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引入了多个循环经济项目,有效利用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实现净化再利用,避免污染环境。今年,乌海稳步推进97个减排项目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并大力引进绿色环保项目,全面提升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努力为市民打造更美丽更和谐的生态环境。(记者颜慧)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