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的文艺使者——西乌珠穆沁旗文联主席阿•乌仁其木格

12.01.2017  21:41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2日电(石毅)“是乌兰牧骑给了我一条追求艺术的道路和舞台,我是为乌兰牧骑而生的!”已过天命之年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文联主席阿•乌仁其木格眨着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动情地说。

    从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阿•乌仁其木格一直在基层文艺工作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努力着。如今,虽然工作了将近四十多年,但谈起文艺工作,这位“文艺老兵”依然充满着激情和感动,仍然觉得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需要磨炼,更需要去创造,去创新。

    “从小就向往做一名优秀的乌兰牧骑演员,后来真的就闯了进来”,回忆起自己的乌兰牧骑之路,阿•乌仁其木格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阿•乌仁其木格和他的丈夫及女儿  

    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1962年,阿•乌仁其木格出生于这片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的西乌珠穆沁草原。1979年,正在读高中的她被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艺术团选中,而此时的她还想继续读书考大学,可是在基层苏木当干部的父亲认为,这是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在父亲的鼓励下,她进入了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

    就在那一年,她第一次走进乌兰牧骑的排练厅,尽管那时的排练厅还很简陋,不过是一所大房子,冬季还生着一支大铁炉子。可这一切都让阿•乌仁其木格感到新奇,她手握着学舞蹈用的把杆看了又看,按老师要求把腿压了又压。对着那时简单朴素的排练厅中唯一的一块镜子照了又照,把腿踢了又踢,老师教的几个舞蹈动作反复的跳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起床时竟然不能走路了,同寝室的学员劝她说今天就不要去练基本功了,我们去给你向老师请个假,她摇摇头,咬着牙拒绝了,刚来就请假,太丢面子了,活动活动就会好的,正是这样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她成为了可以直接参加舞蹈节目排练和演出的正式乌兰牧骑演员。

    作为一名乌兰牧骑演员,每年大部分时间都要下基层演出服务,因草原上冬季的寒冷和春秋二季的风沙相伴,需要经受着风霜雪雨的考验。“早些年条件差,拉起一块幕布就在草原上演出,有时脱下棉衣就得换上薄如霓虹的舞衣冲出去演出,剧烈活动之后,浑身是汗,赶紧跑入蒙古包,舞蹈服不能换,躲进同事们送过来的棉军大衣里,暂时取暖,等待着下一个舞蹈节目,一场演出下来至少要有五、六个舞蹈节目。

    由于长时间的下乡演出,受风寒侵袭,阿•乌仁其木格的双腿渐渐的患上了关节炎,一遇天阴下雨,特别是冬天膝盖肿的像个葫芦,剧痛难忍,当时队里决定让她休息治疗,她考虑队里人手少,只做了简单的治疗后,继续坚持下乡演出,直到有一次演出中,一个跳转后摔倒在舞台上,就这样恋恋不舍的被换了下来。

    “当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飞旋着,赢得了牧民群众的掌声,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阿•乌仁其木格认为,尽管有过苦和累,那也是值得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群舞、双人舞到独舞演员,阿•乌仁其木格一路脱颖而出……

    在乌兰牧骑担任12年队长期间,她率领西乌旗乌兰牧骑,于2000年、2003年、2006年、 2009年、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评估工作中(三年一次)被评为一类乌兰牧骑,被授予自治区“科普乌兰牧骑”等称号。

    她创作的歌曲《葡萄山》、《吉祥的故乡》、《寄我幸福的家乡》、《我们和祖国》、《期待的心情》、《巴拉格尔河的夜晚》、《兴旺的锡林浩特》、《在湖边》、《天亮了》、《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美丽的秋天》、《骏马摇篮》等歌曲曾荣获过文化部、中国音协、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等级别的三等、二等、一等奖。其中《吉祥的故乡》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她所带领的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历年来每年平均“三下乡”演出66场、行程5000多公里,每年业务培训不低于5次,基层辅导服务工作不低于30次。每年不断的开展乌兰牧骑演员和新演员的培训、为西乌珠穆沁旗艺术事业培养出众多人才。

    2004年阿•乌仁其木格被选为锡林郭勒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2012年,她从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队长的岗位调入西乌珠穆沁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岗位上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她依然是基层文艺工作的“先锋战士”,在同年先后组织成立了西乌珠穆沁旗文联呼麦协会、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的同时带领西乌珠穆沁旗蒙古幼儿园小合唱团在锡林郭勒盟“我的草原、我的家”群众性文化活动暨第三届群众合唱节活动中获得女声小合唱荣获“二等奖”、男声独唱“二等奖”。 2016年她所带领的西乌旗文联首次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全区基层文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11月,她代表基层文联出席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九次作家协会代表大会。

    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理事、蒙古国“呼麦”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内蒙古音乐文学家学会理事、锡林郭勒盟音乐文学家学会副主席……如今,加在阿•乌仁其木格身上的头衔和光环可谓是不胜枚举,但她最钟情于“乌兰牧骑演员”这一称号,她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基层的文艺工作者。

    正如她自己所言的那样,“追求艺术的道路是幸福的”。况且她的家庭成员都在从事文艺工作,丈夫阿拉塔也在基层从事摄影工作,2012年拍摄的专题片《神奇的马》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获第十一届内蒙古“萨日纳”摄影艺术奖。女儿阿希达2015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电视台工作。从每个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来讲,真可谓是草原上的文艺之家。

    如今,一项一项的活动,一场一场的演出,阿•乌仁其木格始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她说,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养育他的草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美丽的草原有了文艺的浸润必将诗意盎然,勤劳的农牧民徜徉在艺术的空间里更加幸福快乐。阿•乌仁其木格也将继续用她的实际行动感谢她的生命之源,回馈他无比热爱的草原故乡。或许,对于这位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彼地从事基层文艺工作的“战士”来说,能够为草原的文艺事业“奔波”才是他最大的快乐。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