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有啥实招?

13.03.2017  17:41
      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

        全国两会的召开,让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切关注。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内蒙古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选择。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留下了宝贵财富。

        伴随着代表、委员们饱含深情的回顾与展望,放眼内蒙古大地,一幅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壮美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出发展自信

        时间,是记录发展的伟大作家。

        2月17日,春寒料峭。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孵化园内机器轰鸣,善为化工巯基化合物项目当日投入试生产,工人们在项目区4号厂房内往来穿梭、调试设备。

        “别小看这个项目,巯基化合物是用作高端涂料等聚合物的调节剂,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吨4万元以上呢!”项目负责人曹风胜说。

        “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下,这是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端项目。”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志平介绍。

        刘志平所言不虚。孵化园全面建成后,将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孵化园,现已形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优化升级’,也是园区的发展方向。今年,在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中,我们计划孵化10—12个产业转型项目。”刘志平说。

        在能源原材料市场低迷的严酷形势下,兴安盟也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隆重推向前台。

        寒冷的冬日,兴安盟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仅2016年入冬后短短1个月,兴安盟已在京、津、滇等地召开6场旅游推介会。

        在适应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潮流中,这无疑是一段澎湃壮丽、激动人心的乐章。

        动人的乐章,决非无源之水。住我区全国政协委员乌恩说:“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内蒙古转方式和改变欠发达区情的必由之路。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正是为了改变欠发达区情,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希望之路上,我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履铿锵激越。

        全区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内蒙古声音掷地有声,会议当天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投资超过7300亿元,为内蒙古以“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面世,让呼包鄂加速打造新兴世界乳业中心、世界级“稀土+”产业中心、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脚步更加稳健,为内蒙古以三市率先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全区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800多亿元项目协议的签署,促进大数据应用若干政策的出台,开启了我区建设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豪迈之旅,为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全区首届旅游业发展大会的召开,让“旅游+”上升为加快全区转型升级的大战略,“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声音嘹亮激昂,为我区在打造壮美内蒙古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谋划大气磅礴,以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等中部产业核心区为引领的“一核两翼六组团”产城布局,正在为我区以产城融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自治区与央企合作恳谈会的成功举办,掀开内蒙古与央企合作共赢的崭新一页,自治区及9盟市与央企、金融机构累计签约383个重大项目,为我区借梯上楼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自治区与国家工信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使部区双方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我区以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住我区政协委员揭新民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内蒙古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行动从容而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通辽市科尔沁区副区长朱瑞莲认为,内蒙古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系列部署与实招儿,与全国两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谋划高度契合。

        “这种契合,就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就是通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转换发展动能。”朱瑞莲说。

        权威媒体评价:旨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蒙古部署,“”出了发展自信,是决定内蒙古经济转型前途的重要抉择。

        “”出勇者本色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蒙古抉择,始于适应新常态的时代要求,源于不调不行的现实忧患。

        “我区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集中的体现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内蒙古对欠发达区情的研判切中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多蒙德冶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认为,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

        “这种产业结构低端化、单一化、重型化特征,决定了我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在石磊代表看来,必须在把握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抢抓机遇,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无惧风霜遮望眼,挺立潮头追彩虹。面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自治区党委对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满信心:“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来自我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我区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种机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催生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浪潮,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迎来以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创新的发展契机;

        新常态下的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迎来融入国家战略的发展契机;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形成“守住三条底线”“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五化协同”和推进“七业”同兴等转换发展动能新思路,我区各盟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迎来融入自治区发展战略的新契机。

        机遇,稍纵即逝。如何在抢抓机遇中与自治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部署同向同行,是各盟市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提出:“各盟市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优势突出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代表和委员们一致认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常态下全区各盟市普遍面临的挑战。成功应对这个挑战,就能保持转型发展的连续性。否则,发展代价会越来越大、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转型道路会越来越难走。

        无疑,与全球严峻经济形势“同此凉热”的内蒙古,已走到这样的关口:在转型中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除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别无他途。

        抓住机遇,看准“华山一条路”,敢于闯关,方显勇者本色。为此,在贯彻落实自治区层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各盟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子如飞。

        呼和浩特以启动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为契机,加快发展生态型、旅游型、融合型、智慧型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包头市借助钢轨、稀土深加工领先全球的产业优势,正在组织实施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项目涉及稀土新材料、高端矿用车、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鄂尔多斯市全面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增值和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并以“七网”建设打造联动呼包的快速经济圈。

        巴彦淖尔市主打文化旅游、绿色有机、清洁能源三张牌,全力做优旅游、农畜产品加工、循环化工、电力新能源四大产业,力促河套“塞上江南新崛起”。

        乌海市牢守生态底线,通过煤焦化和氯碱化工产业融合互促推动产业链低碳循环,煤焦化产生的煤焦油等副产品引来环渤海、长三角等地企业入驻。

        通辽市和赤峰市等地区,构建煤电铝、有色金属加工循环新体系,推动产能优势转化为中高端产业优势,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全区各盟市将草原、森林、河湖、湿地、沙漠、冰雪等资源与草原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元素有机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

        这是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浩荡洪流,也是全面开启内蒙古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潮流。代表和委员们认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将推动内蒙古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生改天换地的变化!

        “”出累累成果

        变,是发展的永恒规律。

        “内蒙古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发的积极变化,主要来自经济转型升级中出现的良好势头。”石磊代表说。事实,也印证了石磊代表的观点。

        2月21日,一条官方消息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国务院批复同意鄂尔多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这个高新区累计引进企业和科研机构146个,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产业项目”的创新产业链。

        高新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韩超介绍,目前高新区已经形成光能科技、智能制造、云计算、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部分产品远销欧美国家。

        经济界人士认为,此次鄂尔多斯高新区晋级“”字号,对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非资源型产业、高端产业发展和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对于鄂尔多斯而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发的转型变局决不止于此。人们没有忘记,由于煤炭产业链的多元化延伸和煤制油、煤制气等国家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建成投产,鄂尔多斯此前已经被列入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对于内蒙古而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发的转型变局更不止于此。涵盖核心零部件、整车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呼包鄂落户,部分投产的新能源汽车已销往全国各地;通辽市形成蒙药材种植、药品加工、临床应用等蒙药融合发展产业格局,并被命名为“中国蒙药之都”;国内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137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在我区建成投产,1吨原煤转化成烯烃后增值4—6倍。

        我区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包钢稀土钢板材冷轧项目投产,终结了我区不能生产高端汽车板材的历史;中西部最大的煤间接制油项目——伊泰2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准开建,为我区煤制油工业提升规模化效益打开通道;产值300亿元的华达兄弟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项目在我区落户,内蒙古迎来以稀土、石墨烯材料融合应用推动经济转型的春天。

        联晟超薄铝箔项目在我区开工,拉开内蒙古打造世界顶级铝制品生产线的大幕,铝转化成铝箔后可增值上千倍;阿拉善、鄂尔多斯等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荣升为5A级景区,临河区富强村荣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内蒙古被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区大数据中心形成90多万台服务器装机能力,规模居全国第一。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由量变到质变的惊人一跃,让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焕发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这光明的前景,体现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催生的2016年全区经济转型成果中:超额完成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任务,退出钢铁产能291万吨、煤炭产能330万吨,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牛羊种业基地,绿色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1/3以上,名列全国之首;煤制烯烃、煤转电、煤转油、煤制气、稀土应用等资源深加工产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风电、光电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原煤、焦炭等传统产业产量下降,以云计算大数据、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7.2%。

        转型,必然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翻开2016年全区经济发展大事记,稳中提质的成果跃然纸上:经济总量突破1.86万亿元,增速稳定在7%以上的合理区间;人均GDP持续超过1万美元, 并超过广东省 ,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超千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破2000亿元,同口径增长7.0%。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未来,我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之路怎么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发出的声音令人振奋。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成绩写在内蒙古大地上。

        这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坚定信心,也是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豪迈宣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