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人民公园: 祖孙三代心中最美的乐园
人民公园,是张燕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对于如今32岁的张燕来说,小时候的人民公园是惊险的宇宙飞船,是高大的大象滑梯。对于她的妈妈60岁的赵阿姨来说,人民公园是无所不有的动物乐园。而对于10个月的孩子平平来说,人民公园是个热热闹闹的地方。
妈妈心里的动物乐园
坐落于东河区的人民公园建于1953年,那时赵阿姨才2岁。小时候,赵阿姨的父亲常带她去人民公园玩,在她的记忆里,人民公园就是一个动物园。
“甚也有,狮虎豹狼狗猫鼠,你能想到的动物当时公园里全都有。”赵阿姨一边回忆一边走来走去,像是真的回到了当年的人民公园,“走着走着就看见大狗熊站起来趴在铁栅栏上,用两个小脚板板来回走。”她一边说一边踮起两只脚学着狗熊的样子来回挪了几下,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她自己也笑了。“反正是甚也有。”赵阿姨将“甚”字的音儿拉得很长。“除了没有大象。”然后又数起来,袋鼠、野驴、野鸡子、老虎、豹子……
在赵阿姨的童年印象中,人民公园就是一个动物园。事实也确是如此。
有资料显示,人民公园1967年4月正式对外售票,当年在园内东侧辟地一万平方米作为动物园,建有禽兽笼舍,喂养鸟类22种,兽类8种。1987年,园内又新增30余种动物。
当时,人民公园里的动物园是西北最大的动物园,拥有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黑豹、棕熊、河马、麋鹿、丹顶鹤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30多种。
在赵阿姨那个娱乐场所缺乏的童年时代,人民公园里的那些动物们,无疑给了她很多童年乐趣。
我们心里的游乐场
虽然1987年人民公园增加了很多动物,但那时才4岁的张燕对此着实没有什么印象,她最喜欢的是人民公园里的游乐场。
现在说起来,那都是张燕童年最快乐的地方。宇宙飞船,如今已经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来说,是“最高科技”“最有意思”的游乐设施,在张燕的记忆中仍然十分有趣。“像是一个倾斜的大盘子,孩子们在边上坐成一圈,飞船一启动就快速地旋转起来。从上往下转会有失重的感觉,大家都叫成一团。”张燕笑着说,如果现在还有,真想再去坐坐。
除了最受欢迎的宇宙飞船,张燕印象很深的还有那座高大的大象滑梯,大象的鼻子就是锃亮的滑板。印象颇深是因为,张燕始终对它又爱又怕,对于那时小小的她来说,大象滑梯简直就像一座山那么高。张燕特别想滑又不敢,每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滑。“有一次,爸爸被我拧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抱着我上去滑了一次,周围的小朋友都笑翻了。哈哈哈哈……”
对于妈妈印象最深的“动物园”,张燕不记得了。在她有记忆的印象里,人民公园里的动物已经不多了。很多年后,公园里又新增了激流勇进、空中降落伞、冲浪飞车等很多更加有趣的游乐设施。
小宝宝也喜欢的地方
妈妈老了,张燕成家了,她们心目中的人民公园早已今非昔比。如今的人民公园已经完全向市民开放,且不收门票了。因为不收门票,公园里的人比赵阿姨和张燕小的时候多很多,也热闹很多。
每天早晨,赵阿姨和张燕都会推着10个月大的平平去公园晒晒太阳。
公园里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跳舞,平平的姥爷每天都会在乒乓球场地里打乒乓球,热闹极了。每次看到上百人的自发队伍随着音乐节奏很有气势地走过时,平平都会在小推车里手舞足蹈,很兴奋的样子。妈妈和张燕不知道平平眼里的人民公园是什么样子,但她们知道平平和她们一样也很喜欢这里。平平在小树林里的土地上爬来爬去,仰头看着树叶的时候都是笑眯眯的。(记者 郭燕)
- 记者点评
人民公园,静静地存在于这个城市里已有60余年,这个岁数对于人来说已经是花甲之年,但它却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面貌,从繁复到简单,从亭台楼阁到一抹绿意,它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包头人的乐园。
赵阿姨的动物园,是她印象深刻的童年。张燕的游乐场,是她最快乐的地方。而平平的黄土绿叶,是他在钢筋水泥林中能呼吸到绿意的小林子。人民公园,就是这样成为几代人的乐园。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