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边城群众的健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阿尔山市医院医疗纪实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 题:为了边城群众的健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阿尔山市医院医疗纪实
新华社记者 朱文哲、魏婧宇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是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这座依山傍水以泉水闻名的小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然而偏僻的区位和贫困市的“帽子”让很多医生离开了这里,医疗资源外流一度成为这座小城的发展瓶颈。2016年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始全面托管阿尔山市医院,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阿尔山分院,为这座甜美的边城带来了全面的医疗守护。
百姓不再去外地求医
今年79岁的高凤家住阿尔山市林海街,最近因呼吸困难在阿尔山分院住院治疗。“从家到医院也就十分钟车程,过去这个医院的医疗水平不让人放心啊,我只能带老母亲去几百公里外的乌兰浩特看病,特别折腾。”高凤的儿子李孝君说,过去这里的医院医疗水平差,老百姓看病心里没底,“小病自己治,大病外地治”一度成为当地居民医疗的固定模式。
“现在好了,首府大医院的专家‘坐镇’阿尔山,我们再也不用去外地看病了。” 李孝君说,医疗水平好了,老百姓就安心了。
为了更好地改善阿尔山的医疗环境,提升当地居民的就医便利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从2016年开始全面托管阿尔山市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是自治区最大的一家公立医院,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和提高阿尔山地区的医疗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德俊说。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托管,阿尔山分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病小病都到分院治”也成为当地居民的医疗新选择。
2018年,年过七旬的杨贵范不小心摔断了腿,去外地大医院会诊后认为因年龄大不适合手术治疗。“不手术父亲就不能再站起来了。”杨贵范的女儿杨光说,“咱家门口的医院也有大医院来的专家,我们决定给父亲治疗看看。”
为了能让老人重新站起来,阿尔山分院接诊后组织骨科、心脏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专家会诊,制定手术方案,为杨贵范实施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如今杨贵范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能用助行器走路了。
医生的接诊就是对患者的守护
从2016年起,“12人小组”成为阿尔山分院的流动专家力量。
“我们组织总院各科室专家在分院轮值坐诊,每批次12人,每2个月为1个周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阿尔山分院院长王孟和说,“每年都有70余名总院专家在阿尔山交流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郭晓东已经参加了三次交流活动,是医院里参加交流次数最多的医生之一。每一次的阿尔山之行,都成为他难忘的经历。
今年三月的一次外出返回途中,郭晓东和几位同事发现路边一辆冲下路基的车内有人受伤。“那辆车正冒着烟,随时有爆炸的危险,但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医生,我们必须去救人。”郭晓东说,同行的医生几乎涵盖了各科室,“全明星阵容”齐上阵,让车祸中的四名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2017年3月,在阿尔山分院交流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医师王烯冬接诊了一位88岁的老人。“老人当时全身发黄,检查后发现胆管已经被堵死了。”危急时刻,阿尔山分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同时与总院进行远程会诊,为老人制定救治方案。11天后,老人平安出院。
“在阿尔山的接诊量少,但每一次接诊都是对患者的守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平说,“阿尔山的患者在诊室看到我们,心理负担就降低了,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坚守在这里的意义。”
提升医疗技术为边城群众保驾护航
“三年多来,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家门口上了进修班。”现任阿尔山分院外科主任的暴洪君1996年参加工作,在阿尔山市医院工作20多年的他深深地体会到如今阿尔山医疗水平的提升。
暴洪君说,过去他很少上手术台,不仅是因为当地患者的外流,还有自己对自身技术的怀疑。“通过和总院专家的学习与沟通,我现在可以进行骨科的高难度手术,也参与了腹腔镜手术,收获良多。”
“我们在保障当地百姓医疗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本地旅游景区游客的医疗需求,以及各种论坛会议的医疗保障工作。”王孟和说。
如今的阿尔山市已从一座边陲小城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冬夏两季的游客络绎不绝,会议论坛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而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的支撑。
孙德俊表示,未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将会以更为科学的方式选派专家队伍,保障当地居民的就诊需求,在保障医疗服务的同时继续强化对当地医生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医生“传帮带”的实际效果,为当地打造一支“留下不走的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