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人的转型:从被动创建文明到主动呵护文明
原标题:从被动创建文明到主动呵护文明——晒晒青山人的转型
在包头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第9个年头,街头巷尾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青山区也不例外。倾听普通百姓的言谈,你会发现城市文明的日新月异,它的背后是每个市民从被动创建文明到主动呵护文明的转变。
环卫工人说: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
“刚开始创城时,没有太多参考依据,只能领会文件精神。现在创城工作有条不紊,条目更精了,要求也更细了。卫生环境改善的好处,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几次创城下来,他们开始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青山区环卫局的一位老工人说。
青山区现有117条道路,1200名一线环卫工人每天要对575万平方米的城市空间进行保洁和维护。这里还有20条道路绿篱带、2400个果皮箱、22个移动公厕,都要保持美观和整洁。虽然6条道路10万平方米的路面实现了机械化清扫,27个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正常运转,但“满负荷、加班加点”仍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常态。
“活多不怕,就怕别人不理解。以前经常有人故意在我面前乱扔垃圾,甚至理所当然地说如果我们不扔,要你们干什么。现在大不一样了,多数市民能做到不乱扔垃圾,即使在娜琳步行街、万达广场这样的繁华地段,也能常看到有人把地上的瓶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我们干活时的心情也好多了。”
办事群众说:窗口办事速度更快了
“现在办事比以前快,窗口服务人员态度好,又耐心细致,拿什么带什么,都一次性告诉你,不用托人,不跑冤枉路,特别方便。”一位来青山区市民大厅办事的企业人员说。
近年来,青山区不断提高窗口行业服务质量,建成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的市民大厅,把涉及就业、社保、民政、卫生等方面的25类132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整合在一起,集中设立106个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同时,青山区市民大厅在自治区政府系统首家引进ISO9001国际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达到所有窗口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以更好地满足办事群众的需求。
市民大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各窗口行业自查问题、自找不足、广开言路、接受监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始终,窗口服务单位已不仅仅是服务的窗口,更是文明的窗口,形象的窗口,巩固创城成果的桥头堡。
街边商贩说:我们不给城市丢分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座座大型商业中心拔地而起,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可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小商贩。夜市扰民,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影响环境……这些成了创城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每年一到创城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以前最反对创城的,莫过于街边的小商贩。他们流动性大,往往采取游击战,你来了,他跑了,你一走,他又回来了。”说到过去劝导小商贩的情景,青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一脸无奈。
一边要谋生,一边要环境。面对这个两难选择,近几年青山区通过多方收集意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本着从百姓利益出发的想法,先后规范设置了8个临时便民市场。这些市场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工商、交警、食药、质监等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督管理机制,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2家物管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秩序维护和清扫保洁,使便民市场管理步入常态化。
同时,青山区先后协调万达广场、娜琳步行街等商圈的经营方和管理者,设置临时夜市摊位,让小商贩限时经营,并为他们发放统一的号牌、制作围裙、铺设地毯、放置垃圾桶。小商贩安然谋生,交通拥堵和社会秩序得到改善,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格局。
“政府给我们规划了地点,我们有了固定摊位,不用到处躲藏了。”来自四川的小吃摊主很高兴,“我们现在特别支持创城,因为城市干净了,道路通畅了,没有垃圾,不扬灰尘,我们的小吃就更好卖了。现在,我们也懂得自觉保洁,不给城市卫生丢分。”(记者 郭健 通讯员 乌日图)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