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职了,选民满意了!
——内蒙古扎兰屯市人大创新载体倾城为选民办实事解难事纪实
新时期,如何扎实有效地好人大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使命、依法治国新要求?内蒙古扎兰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建立“双联”制度、搭建“代表之家”平台、开展“回选区见选民”活动等一系例做法,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两年来,他们从选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督促解决选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代表与选民、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依法监督的‘助推器’”,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014年3月21日,获得维权成功的农民工代表将一面写有“廉洁清明,依法履职”的锦旗送到扎兰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学斌手中。
“双联”连出民心民意
一些选民反映,他们平时很难看到他们选出来的代表,有意见和建议不知道找谁去说。人大代表成了“挂名代表”。针对这样的问题,2013年6月,扎兰屯市人大启动了以“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为主题的“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活动,确定每名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2-6名普通代表;每名人大代表联系6-8名选民,主要是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上访户、致富带头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选民等。并以制度的形式建立长期联系,通过为选民办实事解难事,让选民满意。
在联系选民过程中,有达斡尔民族乡的选民反映,乡里通往牙克石市的国道已两年未修,路面损坏严重,全乡百姓出行及销售农副产品十分困难。乡人大及时将此情况反映给镇党委,经过多方努力,一条22公里长的道路终于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全面修复通车。
据达斡尔民族乡人大主席李春平介绍,该乡巴图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近两千户村民多以种植业为生,2013年夏季发生在家门口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就在阿—扎铁路施工现场,当时的情景是:一边是操着“家把式儿”随时准备动武的村民;一边是随时“准备迎战”的铁路施工人员,两边群情激动、一场械斗一触即发。
按理说,铁路修到了家门口,这原本是件利好的事,可为什么村民就是不买帐呢?原来,扎兰屯至阿荣旗铁路建设过程中,因施工堵塞了过水的涵洞,造成巴图村正在拔节的庄稼大面积被水冲沙压,村民对施工队没能及时恢复临时用道、加之补偿未能及时到位,于是村民采取了过激行动。当时恰逢“双联”联系日,乡人大将这一突发情况及时向乡党委、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会同司法部门赶赴事发地点,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平息了一起重大矛盾纠纷案件,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阿扎铁路重点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2014年4月23日,扎兰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进村入户征求意见。
代表之家,选民之家
时令虽已是天寒地冻,而“代表之家”活动室里却气氛热烈。前来“议政”、“议事”的人大代表对选民反映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不当,给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不利影响反映强烈。针对这一焦点问题,扎兰屯市人大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全市的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进行调研,并以《意见书》的形式交相关部门办理。日前,总投资996万元、日处理医疗垃圾6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年底将投入使用。该民生工程的投入使用,从此结束医疗废弃物靠掩埋、焚烧的历史,彻底改变扎兰屯市及岭东周边旗市医疗废物管理薄弱的现状,杜绝病源的交叉感染,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七届人大代表刘明莲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多年想的、盼的事情,代表之家真的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家’呀,是俺们代表的“家”,是选民的‘家’!”
2009年以来,扎兰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思路,采取“试点引路”的方式,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创建了15家市级“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室,从而结束了“代表履职有组织无阵地、活动开展难”的尴尬局面,代表们学习在“家”中、知情在“家”中、议政在“家”中、服务在“家”中,选民的意愿体现在“家”中。
2014年6月13日,扎兰屯市人大代表申迎春向达斡尔乡的选民述职。
回选区见选民,服务、监督“零距离”
今年,扎兰屯市人大结合群众路线教育,“自选动作”,在全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人大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通过各级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一次履职情况,征求一次选民意见,为选民办一件实事”三个一的形式,主动服务群众,接受选民监督。截至8月末,这个市已有752名各级人大代表回到选区与选民面对面述职,占全市代表总数的84.21%。共收集整理选民建议589条,为选民办理实事284件。目前,“回选区见选民”活动已建立长效机制,人大常委会每年将利用三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一次这样活动,督促解决一批选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市人大代表刘永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中了解到,中和镇雅尔根楚集体二组村民李香琴被土地纠纷困扰多年,打官司弄得她苦不堪言。原来,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李香琴承包了村集体耕地98.67亩,丈夫去世后,因家中劳力不足,便让自己的一位亲戚耕种。没想到,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近百亩耕地被这位亲戚私自改到了自己名下,多年不还。刘永将掌握的情况逐级反映到市人大。市人大专门召开会议,责成人大信访办介入调查。经过努力,困扰李香琴多年的土地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中,有选民反应,有法职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有冷、横、硬等现象,特别是对反映法官执法不严、以情枉法、案件应立不立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扎兰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每年一次对法、检两院法职工作人员的述职测评。将“重点测评对象”排名后3位的法职人员,作为人大重点监督对象。对测评中满意率不超过50%的法职人员,市人大视其情况依法启动罢免程序。对选民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立案难、执行难和“应立不立”热点难点问题,督促其解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共解决“应立不立”案件45件。
今年4月15日,上访人于万河来到扎兰屯市人大,反映法院对他的“拖欠工程劳务费”应立不立案件。原来,两年前,上访人于万河与内蒙古一家建筑工程公司法人签订了25万元的工程承包协议,约定工程完工后25万元劳务费全部付清。但是工程完工后,公司一方仅支付务工者劳务费3.5万元,剩余的21.5万元劳务费迟迟拖欠,公司法人最终也不见踪影。债权人拿着公司的欠条到法院起诉。两年来,数次到法院立案,法院始终不给立案,最后上访到人大。人大信访办接到案件后,认真审理了此案,及时找到法院立案庭,要求法院依法给当事人立案。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此案终于得以立案并得到判决。上访人于万河怀着无限感激之情,将一面锈有“依法监督,案结事了”的锦旗送到扎兰屯市人大。
人大在接访中接手一件“王文静言论反革命”申请赔偿案。此案由于年代久远,跨越时间长等种种原因,案件一拖再拖,案件当事人也已经作古。扎兰屯市人大信访介入此案后,主动与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多次沟通并督办,使这件遗留56年案件最终得到解决。记者联系到当事人的儿子、上访人刘明全时,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半个多世纪的案子了,现在有了结果,我终于可以告慰我那长眠地下的老娘亲了!”
对此,扎兰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学斌深有感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只有坚持依法办事,才能使人大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等问题。人大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要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建设法治扎兰”中的作用。同时,要引导选民依法表达诉求,靠法解决诉求,从而享受法律的公平正义。”(张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