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木河边防连: 中国“冷极”的热血兄弟
这是一片极寒之地、屹立于祖国版图“雄鸡之冠”,地处中俄边界大兴安岭深处,额尔古纳河南岸,方圆百公里渺无人烟,一年七个多月处于大雪封山期,白雪皑皑,冰天雪地。
◆伊木河边防战士骑马巡防
◆杜宏生前与战友在一起
◆ 每天的巡防必不可少
◆战士们确认界碑航标(图片由伊木河边防连提供)
它的名字叫伊木河。
曾经,张国臣连长4岁的女儿流着泪把两年前爸爸给她买的布娃娃放在了冰河上,她希望冰雪融化的时候,布娃娃能见到久别的爸爸。
伊木河代表着祖国边防的“钢铁前哨”,被称作祖国北疆的“雪域孤岛”。
在伊木河哨所连史室里,至今还陈列着一架直升机的三片螺旋桨。1977年冬天,连队战士李永才突发阑尾炎,当时大雪封山车辆不通行,一架直升机从沈阳经齐齐哈尔飞抵伊木河,送来了医务人员和手术必备的器械及药品,在连部临时架起了手术台,给患病的战士顺利做了阑尾切除手术。返航时,由于气温零下56摄氏度,螺旋桨冻裂,旋转瞬间断裂,三片断裂的螺旋桨便永远留在了伊木河哨所。
出伊木河难,进伊木河也难。
1979年3月下旬,伊木河哨所张国臣连长的妻子卞爱芹,带着4岁的女儿,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部队探亲,却被告知距离伊木河哨所还有300多公里,而通往伊木河的边防公路和江道刚开始融化,不能行车,母女俩被送到距离伊木河170公里的奇乾后再无法前行,离开奇乾哨所时,母女俩又来到江边。女儿流着泪把两年前爸爸给她买的布娃娃放在了冰河上,她希望冰雪融化的时候,布娃娃能见到久别的爸爸。
伊木河边防连连续11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单位,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2010年被北京军区授予“伊木河模范边防连”荣誉称号。
热血兄弟
这里有一群热血的兵。他们守边固防,不仅要时刻警惕边情,时刻面对森林中熊、狼、野猪等猛兽的威胁,有时甚至不起眼的“草耙子”也能致命,还要克服进出道路艰险、常没有电、通信不畅等问题。
面对这样的环境条件,杜宏把连队当做家,把官兵当做亲人,用一颗火热的心把官兵凝聚在边关前哨。
在战士徐晓军心中,杜宏不仅是自己的连长,更是自己的亲人。集合站队时,战士裤腿忘记放,他会帮你放下来;在军容风纪检查时,战士鞋带没系对,他会蹲下来教你;冬天在室外进行体能训练时,战士耳朵露出来,他会把你的体能帽向下拉一拉,遮住耳朵;晚上睡梦中,他还会帮战士盖好被子。
在伊木河,戍边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种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情感。”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李东风认为一般人并不能理解他们这种情感。
在杜宏离开后,杜宏曾经的搭档,边防某团副参谋长杨浩建了一个名为“伊木河丰碑”的微信群,从伊木河退伍的来自北京、山东、大同等全国各地的136名老兵,自发向杜宏捐款91100元。“退伍后在家种地的余利军为杜宏捐了1000元,我知道他母亲生病家里挺困难,就给他打电话想把钱给他退回去。接到我的电话后,他哭着说:‘他是我哥,我家庭困难跟给他捐钱是两回事,你就让我捐吧!’”杨浩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
退伍后在家种地的余利军哭着说:“他是我哥,我家庭困难跟给他捐钱是两回事,你就让我捐吧!”
伊木河精神
杜宏常常跟战士说,“我们在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每天辛苦地训练执勤,为了什么?每天睡大觉不是更好?同志们,你们身上穿着军装,你们是伊木河的兵,坚守是我们的使命,守好边疆,我们才能对得起国家,才配穿这身军装。”
杜宏抓训练是出了名的严,前来检查的团领导多次感叹:与其他连队相比,一连的枪磨损得最多,雨衣穿得最旧,很多战士的作战靴也都穿得发白,一看就是练得多、练得实。
执行白天巡逻任务时,杜宏领着战士们爬高山、穿密林,跨激流、涉险滩,不落一处地查看界碑航标、勘察岛屿变化、核对水文数据,详细掌握边境情况,是连队官兵公认的放心巡逻组长。
去年比武,肩膀习惯性脱臼的杜宏,忍痛坚持跑完400米的障碍,只为伊木河连队的荣誉。
“伊木河的兵,到哪里都得杠杠的。”这句话刻在伊木河边防连每个战士的心中。
在杜宏的心中,戍边的事最大,戍边事业最至高无上。“在这里守边防,更要靠对党、对军队、对祖国边防事业的绝对忠诚作支撑。”边防某团团长孙建国称。
杜宏这位年轻的连长把他所有的一切献给这神圣的边防线,他的汗水、他的热血都泼洒在这片冰天雪地,凝成永恒不朽的丰碑,伊木河全体官兵不会忘记,永久发扬传承伊木河的精神,边防人民也会永远铭记、敬礼逝去的军魂。
“伊木河的兵,到哪里都得杠杠的。”这句话刻在伊木河边防连每个战士的心中。(记者 齐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