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食药监和工商局优化四个机制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食药监和工商局结合落实市委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立足工商职能,优化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有力推动了家庭农场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家庭农牧场162户,合计流转土地2400亩,主要经营特色果蔬、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和生态观光农业等项目。
一是优化引导机制,营造政策支持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巴彦淖尔市工商局家庭农牧场登记规范》,对家庭农牧场概念、注册登记条件、注册登记形式,家庭农牧场的扶持措施、相关工作举措做出明确规定,推动了家庭农牧场设立登记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阐释家庭农场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积极宣传开办“家庭农场”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符合条件的,引导设立有限公司,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二是优化准入机制,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认真执行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制定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工商局家庭农牧场登记规范》,进一步实施效能革新,简化登记程序,开设家庭农牧场“绿色通道”,强化“一站式服务”,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登记过程中涉及的难点提供重点辅导、创社指导、政策咨询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凡登记材料齐全、手续完备的实行当场办结。
三是优化帮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建立登记注册回访制度,指导帮助家庭农牧场制定和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申请商标注册,引导家庭农牧场走品牌发展道路。积极牵线搭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并指导家庭农场以机械设备、农产品等向金融机构办理动产抵押登记,进一步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推广合同示范文本3个,帮助注册农产品商标3件,帮助融资1.2亿元。
四是优化保护机制,营造公平发展环境。通过开展“红盾护农”、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双打”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坑农害农行为,为家庭农牧场健康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充分发挥12315平台、一会两站等维权渠道的作用,积极受理、依法处理家庭农牧场相关投诉、举报,实现“家门口维权”,保护其合法权益。目前,建立农牧区维权站98个,举办涉农知识培训班3期,解答农资咨询260件,受理涉农投诉58件,为农牧民挽回经济损失145.8万元。(辛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