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巴彦淖尔市委书记何永林、市长段志强:让河套绿色田园更具魅力

29.09.2015  11:27

  原标题:打好河套农业绿色发展牌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自治区六大重点工作任务,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强化督导检查,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切实把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变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围绕贯彻落实六大重点工作任务的思路举措,特别是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新型化、争当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方面的认识和思考,巴彦淖尔市委书记何永林、市长段志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访谈] 让河套绿色田园更具魅力

  资源禀赋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依托,农牧业始终是我市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推进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我市将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王君书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特色的农牧业发展理念,通过做精做深来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统筹搞好1100万亩耕地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新型化,全力争当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

   一、运用系统化思维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让“塞外粮仓”河套绿色田园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已突破20万亩,今年将再增加3.52万亩,按照近期30万亩、远期50万亩的目标,力争把巴彦淖尔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的“菜篮子”。二是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业。按照“主攻肉羊、突出奶牛、稳定猪禽”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肉羊产业。计划2017年羊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年出栏1800万只。三是提升小麦、玉米、葵花等传统种植业水平。突出抓好200万亩优质小麦、300万亩饲料玉米、300万亩葵花和40万亩番茄种植基地建设,今年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到80%以上。四是提高绿色农产品加工能力。继续把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作为着力点和主要抓手,通过市场机制加大整合、联合、兼并力度,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重点培育乳肉、绒纺、番茄、酿造、粮油等产业,每个产业培育1—2家大企业。五是做优绿色特色农产品品牌。绿色是巴彦淖尔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最大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农畜产品的美誉度不断提高,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今后要重点打造粮油、番茄、脱水蔬菜、肉羊、绒纺等特色产业,培育更多拿得出、叫得响的优势品牌,做大做强“河套”绿色品牌。六是为绿色农产品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大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建设B型保税物流园区、鸿鼎等农畜产品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场地挂钩”等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实施“151”工程,即每年培育100名设施农业技术员、500名农民技术员、1万名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七是确保绿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步伐,逐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健全农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系统;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保障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食用各环节安全。

   二、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力推动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480万亩改盐增粮工程、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要实施好480万亩改盐增粮工程,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市现有耕地1100万亩,其中484万亩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现象,其中轻度盐碱化耕地257万亩、中度148万亩、重度79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44%。目前年均产粮在60亿斤以上,但由于盐碱化耕地面积较大,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480万亩改盐增粮工程项目实施后,可以在保持现有灌区40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0亿斤以上,使粮食产能超过100亿斤,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加大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扶持好小麦这一“帅”和规模化养羊这一“将”,下活河套农牧业生产这盘棋。 巴彦淖尔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小麦是主栽作物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河套灌区被列为春小麦主产区。河套小麦以籽粒饱满,蛋白质、面筋含量高闻名遐迩,是我国唯一可以和美国、加拿大的优质小麦相提并论的高筋度硬质小麦,同时小麦也是轮作倒茬的优选作物,在河套地区种植业链条中居于核心地位。近年来,河套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部分面粉企业原料短缺,除了比较效益低、水肥制约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没有主动让利农民,双方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动农企双方向紧密利益共同体转变,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险双担、利益均沾”。目前,我市的兆丰公司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建成了2万亩欧盟认证的有机小麦原料基地,以3.1元/斤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有机小麦,远超普通小麦1.7元/斤左右的收购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农民也愿意把更多原料卖给企业,不仅企业生产原料稳定、品质有保证,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市推广这种模式,倒逼企业加大基地建设,尽可能多地让利农民,并种植有机小麦等品种,既可以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又可以保障企业原料供应,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努力使全市小麦面积保持在150万亩以上。巴彦淖尔市2015年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293万头只,其中肉羊占到93.3%,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河套地区养殖肉羊,首先,可以充分利用1100万亩耕地产生的大量秸秆,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养殖成本;其次,可以发展壮大肉羊产业,帮助农民增加养殖业经营收入;第三,每年2000多万头只的肉羊饲养量,所产生的粪便是很好的农家肥原料,通过过腹还田,推广使用农家肥,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四、运用“互联网+”模式,让河套优质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在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等领域触网布局。仅上半年,我市电商企业交易额达到2.52亿元,占去年全年交易额的70%。今后我们将加强学习研究,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推动互联网与我市现代农牧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上,我们不仅要继续抓好农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平台,还要加快构建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管理、销售综合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农畜产业+金融”的模式,努力做到可复制、可推广;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结合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加快完善城乡宽带和物流网络覆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牧民的好东西卖上好价钱。

   五、着眼于保护和改善绿色河套的农业生态环境,以抓项目扩投资为重点,加快发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 我们始终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1—8月份,全市17个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开复工15项,完成投资60.2亿元;132个市级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80个,完成投资201.7亿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结合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重点在农牧业、旅游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方面强力推进。农牧业项目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建设,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旅游项目方面,按照自治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要求,我们提出了“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思路,即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等等,多措并举发展旅游业。我们将通过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扎实推进景区深度开发,完善要素配套,增强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我市旅游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清洁能源产业项目方面,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截至目前,全市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01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的近60%,还有110万千瓦的风光电项目在加快推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风光资源配置的具体办法,特别是将光伏指标与设施农业建设相捆绑,让光伏风电、设施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充分结合,努力形成推动上下游产业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

  今后,我市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大做强绿色高效农牧业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响做靓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发展,全力争当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记者 吴海龙 刘晓冬 韩继旺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