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推广团队助力喀喇沁旗旱作农业快速发展

24.04.2017  20:22

  喀喇沁旗耕地面积78.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4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2.6%。喀喇沁旗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属于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中药材、谷子、马铃薯等。2014年喀喇沁旗实施旱作农业推广团队项目以来,广泛学习借鉴区内外旱作农业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引进研发和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大面积集成示范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促进全旗旱作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在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近3年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平稳,农牧民人均农业纯收入每年增加200元以上。

  一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高技术覆盖范围。喀喇沁旗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和不断集成创新,基本形成了垄膜沟植集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和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等3大技术模式。垄膜沟植集雨技术在全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综合配套的同时,集成创新了破膜追肥、分层施肥、全层施肥和抗旱抗逆保水剂等新技术,化肥利用率、降水利用率和产量效益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强化灌溉与施肥结合,变浇水为浇营养液、施固体肥为水溶肥、施单质肥为配方肥,大幅度提高了玉米水肥利用率和产量效益;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技术在秋季留茬保土护地、春季免耕灭茬播种的基础上,增加春季机械残膜回收措施,使残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地膜污染问题。2016年全旗地膜覆盖面积42.4万亩,其中垄膜沟植面积19.7万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7.1万亩;保护性耕作30.2万亩,残膜回收面积18.8万亩;三项技术2017年推广应用面积还将比2016年增加10%以上。

  二是强化新技术引进研发,提高旱作农业科技含量。2014年以来,喀喇沁旗旱作农业推广团队连续开展了扩垄缩株破膜追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新型缓控释肥料对比、新型地膜及回收对比、抗旱抗逆保水剂对比、不同耕作方式对比等7大项20多个小项的试验研究,引进研发和创新应用了多项新技术。研发创新的扩垄缩株破膜追肥技术,解决了玉米全膜覆盖生长后期脱肥问题,增产率达到10%左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化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增产率达到20%以上;2015年喀喇沁旗遭遇严重旱灾,应用抗旱抗逆试剂(北京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的玉米亩产达到 571公斤,比相邻地块增产200%以上。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观摩,提高农牧民感知认知能力。为了切实把推广应用新技术落到实处,喀喇沁旗旱作农业推广团队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宣传培训,特别是在作物不同生长季节,组织开展新技术现场观摩活动,使广大农牧民、种植户亲身感受和学会掌握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的基本道理、操作方法和增产增收效果,让他们通过看得见实物、学得会技术,真正得到实惠。2017年3月以来,喀喇沁旗旱作农业推广团队在乃林镇连续举办多期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农牧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等300多人次。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丰富多彩并通俗易懂。广大农牧民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种植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主动与授课专家交流,咨询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