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地质勘查“一盘棋”

04.08.2016  12:36

  ◆认真筛选矿业权,对“垃圾矿权”和“僵尸矿权”大幅度削减投入或不予投入。 

  ◆对工业急需和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矿种,加快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推进整装勘查,优化资源配置,快速提高勘查找矿效果。 

  ◆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优势,打造“智慧勘查”信息平台,实现地质勘查系统内信息、资源、成果共建共享。 

  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对社会生产发展所需基础物品的供给一端进行改革。地质勘查的作用是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是矿业开发的供给侧,而矿业开发则是工业生产所需“食粮”——工业原料的供给侧,因此,地质勘查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前端,也需要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的目标。 

  地质勘查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 

  根据地质勘查既属于基础性工作又属于供给侧的特点,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强力推进地质勘查供给侧改革,增强地质勘查供给结构对矿业和生产企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按照“四个坚持”的原则,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机制和作用,对经济效益低的产品、项目和产业所需的矿产资源,按照停止、减少、取消的办法精准施策,最终实现地质勘查结构优化,符合市场需求。 

  坚持创新驱动。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落后的地质勘查方法、技术和设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地质勘查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创新提高地质勘查质量和水平。 

  坚持绿色勘查。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树立绿色勘查理念,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到绿色勘查和降低勘查成本相统一,提高勘查质量和加快勘查速度相统一。 

  坚持一勘一策。坚持因地施策、因矿施策、因时施策,不搞全覆盖,不搞一刀切,结合勘查项目的具体实际,本着“一个勘查项目一策”的原则,推进地质勘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质勘查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 

  通过地质勘查供给侧改革,力争到2020年达到“四个进一步”目标,实现优质、高效、精准供给。 

  地质勘查成果进一步提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杠杆,适应市场需要,加大高科技、先进技术运用力度,提高地质勘查找矿成果和效率。 

  地质勘查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地质勘查散、小、慢的格局,使全国“一盘棋”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地质勘查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起点高、技术精、周期短、环保好的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走向地质勘查国际市场。 

  地质勘查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能力增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闸门”作用,有效控制矿产资源供给,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地质勘查供给侧改革“四个着力” 

  从提高地质勘查供给质量出发,围绕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做好“四个着力”,做足地勘供给侧改革这篇大文章。 

  着力去产能,促进提质增效。以“严控增量、优化存量”为目标,坚决淘汰落后的、非环保的勘查产能,优化中高端勘查产能供给,加强高科技、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投入力度。拓展国际视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富余勘查产能转移。 

  着力去杠杆,提升保障能力。认真开展“去杠杆”风险排查,全面摸清金融杠杆情况,分析研判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确定勘查工作中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点”,研究应对措施,制定化解风险预案,对金融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处置。与此同时,积极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通过募集资金、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渠道,以及互联网金融、借壳上市、境外融资等途径融资,为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和投资募集资金。 

  着力降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地质勘查工作劳动密集型特点,加大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实施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通过实施工艺再造、流程再造、管理再造,降低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着力补短板,加快转型升级。地质勘查的突出短板是劳动力成本高、转型升级慢、环境影响大。对此,要加快推动高科技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地质勘查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勘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节能化转型发展,提高科技创新、绿色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高度重视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造就一大批地质勘查能工巧匠,补齐人海战术的短板。要按照全国“大资源、一盘棋”思路,加强区域性和全国性合作,切实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取暖”,补齐合作短板。 

  做好矿产资源“四则混合运算” 

  全力做好“减法”,区分轻重缓急。按照“减少无效供给”的要求,认真筛选矿业权情况,对找矿潜力小、无投入价值的“垃圾矿权”,对埋藏深、品位低、组分复杂、开采条件艰巨,市场不急需近期、中期不能开发的“僵尸矿权”,大幅度削减投入或不予投入。 

  全力做好“加法”,推进资源整合。按照“加强优质供给”的要求,对工业急需和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矿种,加快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推进整装勘查,优化资源配置,快速提高地质勘查找矿效果。 

  全力做好“除法”,提高找矿成效。通过优化勘查设计方案,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探索创新勘查模式,最大限度去除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缩短找矿周期,提高找矿成效。 

  全力做好“乘法”,携手共同发展。按照“扩大有效供给”的要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进有资源、资金、技术的国有或民营投资者,优势互补,联合推进优势和急需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快速提高勘查水平和速度。 

  立足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勘查。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优势,大力打造“智慧勘查”信息平台。提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运用,实现地质勘查系统内信息共建、资源共享,最大限度促进系统外的地理情况、地质情况、勘查技术、勘查工艺、勘查成果等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机制,打造智慧勘查新模式。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