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发现多种新种

10.12.2015  18:07

林业厅政府网12月10日讯  历时五年的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已经完成,考察结果显示在原有的资料数据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贺兰山昆虫种类增加了889种,发现新种20种;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增加了134种;大型真菌增加62种,发现新种1种,内蒙古新纪录种44种。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等各项管理日趋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保护区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牧还林工程以来,贺兰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态环境迅速恢复、乔、灌、草等森林植被生长茂盛,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明显增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壮大,生物多样性呈良性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经过20多年的保护,贺兰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51.8%,增加到现在的57.3%,拥有天然次生林60.6万亩,其中青海云杉林占到近一半,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贺兰山目前有维管素植物78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内蒙古濒危保护植物30种;脊椎动物有35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51种,岩羊在贺兰山属于优势种群数量较多,马鹿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也有分布;有168种苔藓植物;1914种昆虫;真菌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大型真菌262种。贺兰山丰富的资源在保护区甚至内蒙古地区的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大规模的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科学资料,科考书籍正在陆续出版当中,为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