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结硕果 碧水蓝天映兴安———全盟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9.12.2014  20:49

  “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内蒙古视察时,提出殷切希望。盟委扩大会议指出,要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方面为全区做出重要贡献。

  一年来,全盟环保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的部署和要求,主动顺应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大势,结合盟情实际,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突破重点难点关键,环境保护这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春潮涌动、硕果累累,在打造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时代进程中尽展环保主力军的风采。

  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面对总量基数小、减排空间收窄、新增排放量需求大的减排困局,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盟环保系统与相关部门一道,不畏艰难,主动担当作为,在落实减排综合措施、深挖减排潜力和空间集中用力,困难和问题在创新与执着面前逐一破解。全年完成23项重点减排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存量大幅减少;实施建设项目总量前置审批制度,新增污染物排放量高效利用。全年共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090吨、氮氧化物1749吨、化学需氧量1917吨、氨氮61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以最少资源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兴安大地得以生动实践。

  大气污染专项治理为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清新的空气是绿色兴安一张靓丽的名片。来到兴安的外地人大都对兴安的蓝天白云惊叹不已,对甜甜的空气连连称赞。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是最重要的民生,保护好兴安这片蓝蓝的天是兴安人的殷切期盼。年初以来,全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有计划展开。分散燃煤小锅炉取缔,露天堆抑尘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淘汰老旧机动车1554辆;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布局调整、升级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可于明年初正式发布包括细颗粒物的大气环境质量……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乌钢环保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制约乌钢长远发展、影响厂区周边及乌兰浩特市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正在得到破解。该工程总计投入资金2亿元左右,建成运行后,可大幅度提高排放标准,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从而实现老钢铁企业发展的生态转型。目前,乌钢环保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过程中。2014年,乌兰浩特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99%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革命老区依旧蓝天常在、白云常在。

  水环境综合治理流渠难得清如许

  兴安盟水资源丰富,水环境质量优良。远离水体污染,保护好这一方净水,是生态安全的基础,事关美丽富饶新兴安建设,事关全盟160多万群众的民生福祉。

  年初以来,以治污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强力推进。建设完成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4个,开工建设项目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进一步提高,重点园区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中水回用工程破题起步。严格落实集中饮用水源保护措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顺利实施。2014年监测显示,全盟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1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良好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良好水平。跨越发展的民族边疆地区依旧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筑牢环境安全屏障

  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安全保障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年初以来,特别是10月份以来,盟委行署把环境安全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实施《兴安盟环境隐患和重大问题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盟各级环保系统协调联动,对全盟尾矿库、制药业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涉氯企业、重金属企业等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标准,实施问题验收销号制度,强化督促检查,问题不整改到位不放过。活动开展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排查企业89家,办结环境信访案件392件。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排污超总量排放、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擅自停运治污设施等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治污责任不落实、监管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对全盟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体检,提升了环境安全保障水平,为新环境保护法的正确有效实施做了充分准备。

  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清洁美丽家园

  按照盟委行署“在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突出贡献”的要求,全盟环保系统立足部门职能,创新开展工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的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兴安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我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生态文明创建先行试点地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纳入生态红线范围,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9.5%。现已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生态乡镇6个。随着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实施,扎根兴安大地的生态文明创建之树必将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结合全盟村容村貌整治行动,2014年,盟环保部门通过努力争取,得到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500万元,为20个乡镇所在村配置了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困扰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8万多村民从中受益。

  基层基础能力提升支撑环保事业发展

  2014年,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明显提速,环保基层基础得到明显加强,为发展新形势下的兴安环保事业提供了坚实支撑。盟本级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综合楼主体完工。成立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中心,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建成运行。21家重点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网络。全盟环境监测监察设备配置达到标准化水平。盟本级环保部门新增环境监测执法人员24名,各旗县市监测执法人员得到充实。加大专业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以贯彻实施新环保法为重点,深入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环保队伍素质大幅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安最亮丽的名片,随着生态文明理念在兴安大地的生动实践,兴安环保事业必将收获更加丰富的果实,美丽富饶的新兴安必将青山常在、碧水常在、蓝天常在,祖国北疆的生态风景线将会更加亮丽。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