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休闲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当前以各种形式展开的健身休闲运动正如火如荼。
但同时,目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失衡,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消费激发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器材装备制造落后、体制机制不活等。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这意味着健身休闲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也为细分健身产业开辟了新“蓝海”。
健身休闲产业:细化发展
有专家表示,在推广健身休闲项目时,首先应该选择的是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各方参与。
《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普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广场舞等运动项目。
以足球为例,足球作为我国第一大运动项目,无论赛事数量还是观众人数都位列第一,群众参与度和商业化程度高,相关产业市场机遇较大。
我国已经出台《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重点任务分工》,积极推进足球中长期规划落地。
有专家表示,在体育深化改革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我国足球产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期。
除了普及日常健身项目外,我国还应该大力发展目前关注度高、年轻人喜欢的户外运动、特色运动。
《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发展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同时,推动极限、电竞、龙舟等特色运动发展。
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冰雪运动。
近日,《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正式出炉。
《规划》提及,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冰雪产业将迎来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以东北、华北、西北为带动,以大众滑雪、滑冰、冰球等为重点,深入实施“南展西扩”,推动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
专家表示,2022年冬奥会将是推动冰雪运动的好契机。
关于山地户外、水上、航空运动,目前,我国拥有开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运动的丰富资源禀赋,并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发展条件,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产业管理不断规范,产业形态逐渐完备,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不断提升。
近日,《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3个规划同时出炉。
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产业总规模累计将达到9000亿元。
专家表示,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我国将主要以项目为抓手,而户外运动则具有较强引领性。
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要更为紧密。
那么,健身休闲如何与其他产业融合呢?
《意见》明确,我国将通过发展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拓宽健身休闲服务贸易领域和“互联网+”等形式促进健身休闲与旅游、文化、养老等领域深度融合。
体育旅游是一个新兴业态,是伴随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产生的一个新产业。
有专家表示,体育旅游是未来健身休闲的重点发展区域,体育旅游纲要的制定、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的实施、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的编制等,不仅是“体育+”和“旅游+”的有效融合,同样符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介绍,为配合《意见》,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推出一些新业态:不仅鼓励和支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融入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各类体育运动元素,发展体育旅游项目。同时,国家旅游局近期将重点推进冰雪运动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通用航空旅游等开展试点工作。
业内人士称,随着旅游与体育的加速融合发展,未来我国还将涌现出更多的新项目、新内容。因此,我国体育旅游可以说是“前景看好,前途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健身休闲与哪一产业融合,关键的一点是要立足于当地人文地理特色、把握人民群众需求、尊重供需规律,如此才能够优化消费环境,让普通群众都能参与健身休闲,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的来看,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将有利于普及推广体育运动、带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