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地趴粮”宣传整治工作基本结束
自2016年12月10日开始统计“地趴粮”数量以来,至2017年3月20日,全区共发现“地趴粮”140亿斤,治理“地趴粮”135亿斤。预计至3月底,农户手中基本没有余粮,“地趴粮”全部消灭。不会出现区域性坏粮现象,“地趴粮”宣传、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精心布置
按照自治区政府要求,自治区粮食局2次发文,要求各地开展宣传、整治“地趴粮”活动。有关盟市紧紧围绕自治区粮食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把“地趴粮”宣传、整治工作纳入粮食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抓源治本、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全力以赴推动“地趴粮”宣传、整治工作。通辽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秋粮收购工作汇报,分管市长在部署 “地趴粮”整治工作时多次提到要抓住根本、统筹兼顾,并在2016年召开的通辽市粮食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市、旗、乡、村联动,积极做好“地趴粮”宣传、整治工作。
二、多元市场主体入市,农民玉米有卖处
一是各地及时制定并落实玉米深加工企业奖补政策,增加就地转化能力。二是建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满足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粮食收储企业“有钱收粮”。三是加强与中储粮等央企的沟通协调,在可能出现“卖粮难”的地区及时段,适当增设收购库点,加大收购力度,确保收购市场稳定有序。四是鼓励、引导民营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通辽市粮食收购量的50%以上由民营企业完成,兴安盟商务局积极与呼和浩特阜丰生物科技公司协调对接,联系玉米销售事宜。
三、抓好舆论宣传引导,发挥科学储粮仓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市、县、乡、村各级组织宣传。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短信、微信这些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粮食安全保管知识和粮食市场信息。通辽市粮食局发放宣传彩页10万份、农户安全储粮宣传册2万册,旗县粮食局发放宣传单30万份;兴安盟发放宣传单24万份。组织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干部职工走村入户宣传告知,让广大农民了解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安全保粮知识,做到家喻户晓。
积极开展“地趴粮”整治试点和推广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等方式,开展现场宣传,帮助农户算好经济账,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切实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购置科学储粮仓或自制储粮仓;对于保管条件差、困难较多、一时难以改善的边远地区,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按照离地、通风的要求,搭建各种简易储粮装具,以减少损失。
推行农户庭院科学储粮仓。近几年,国家粮食局配套自治区16万套小型农户科学储粮仓全部发挥作用。通辽市开鲁县新兴粮食机械厂设计生产的粮食风干仓,特别适用于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试用推广。该公司还在通辽市粮食局指导下,设计出新型“地趴粮仓”,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科左中旗试点情况看,农户反响很好。
目前,我们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2017年“地趴粮”宣传、整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储备处 高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