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成功举办全国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现场灭除活动

17.08.2015  18:20

  8月6日,由农业部科教司主办的全国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现场灭除活动在我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成功举行。来自农业部及有关部属单位的负责同志、有关农业科研院校专家,全国17个省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同志,全区12个盟市以及兴安盟6个旗县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代表,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代表和当地群众140余人参加了现场灭除活动。活动启动仪式由农业部科教司资环处处长李波主持。中国农学会秘书长邹瑞仓、自治区农牧业厅科教处调研员王瑞林、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站长孟德、兴安盟农牧业局副局长张福君、科右前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李振林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

  启动仪式后,在300余亩的刺萼龙葵入侵现场代表们手持工具进行了人工铲除。同时,现场活动还使用割草机、铲车等工具进行了大面积的机械铲除。

  启动仪式开始前,代表们参观了由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兴安盟农村能源管理站制作的刺萼龙葵的识别与防除技术展板。

  6日下午,代表们还前往吉林省白城市参观了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环保所、区划所等单位承担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治试验示范项目,项目通过生物替代技术力争高效控制刺萼龙葵的蔓延势头。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一年生有毒植物,是国家重点防控的52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其耐干旱、耐瘠薄,繁殖能力极强,很容易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占据领地,严重抑制作物生产,且植株上的刺能产生对人和牲畜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麻醉作用的毒素,是具有重大潜在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刺萼龙葵还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寄主,其中马铃薯甲虫是世界范围内危害马铃薯等作物最重要和最具毁灭性的检疫害虫。20世纪80年代,刺萼龙葵首次在我国辽宁省被发现,随后在北方地区相继出现,最早于2006年传入我区兴安盟科右前旗。2010年—2012年在通辽、赤峰、包头、呼和浩特相继发现入侵。据2014年底初步统计,刺萼龙葵已扩散到我区5个盟市11个旗县,危害面积达144万亩,呈现出快速扩散蔓延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将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

  我区自2009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刺萼龙葵的调查与应急防除工作,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遏制其迅速蔓延的势头。同时开展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刺萼龙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的经费有限,使得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通过这次现场灭除活动,对于推动我区刺萼龙葵的防治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