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中央环保督察成效如何看?搭建连心桥 提升获得感
从福建省罗源县回福州的路上,不断穿越隧道,有些长达5公里。督察组环保老兵告诉记者,过去没有隧道时,翻一座山就要4个多小时,现在过一座山也就10分钟。
时间缩短,距离缩短。在公众反映环境问题上也是如此,中央督察组进驻后,打个电话,写一封信,就能直接反映问题。
一封感谢信,一通感谢电话,一面锦旗,一个点赞,表达的不仅是公众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认可和感谢,更是直接表现了公众对身边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的获得感。
架起了连心桥
“福建省福州市邮政信箱389号”,记者清楚记得督察组进驻福建的第一天看到的这个大红色、上着一把银闪闪小锁的信箱。
在一个月的督察组进驻期间,这个信箱以平均每天150封以上、有时200封以上的收信速度承载着福建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和改善的热望,同时还收获了12封感谢信。
正如有群众所说:“中央环保督察为公众举报环境问题提供了契机。趁这个机会,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辽宁,有87岁的老人寄来感谢信,他反映了四五年都无法解决的小酒馆噪声严重扰民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老人在感谢督察组的同时,还表扬了当地街道领导和城管部门负责人“高度认真的负责精神及创新的工作管理办法”,并表示“我们80多岁的老两口终于不用再戴着耳塞,就能安静地休息了”。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七省市搭建起这座连心桥的就是一部电话和一个信箱。记者曾在信访电话间看到这样的场景:接听来电的工作人员刚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声就会立刻响起。有的来电者第一句就是询问为什么电话线如此繁忙。
来电者也许并不知道,电话边正在倾听的可能是督察组的负责人,是长期坚守信访岗位回不了家的督察组成员,是经常口干舌燥、将润喉片作为必备品的信访工作人员。她们好比是打通隧道的劳动者,凭借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将公众反映的信息层层落实到政府部门,并尽快解决,架起了公众和督察工作的“连心桥”。
记者了解到,不仅城市居民积极举报,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得到关注。不少村民通过电话、写信反映的都是身边的问题。由于平时地处偏远,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并非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涉及多部门。有的政府部门不能积极履行职责,造成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但是,督察组进驻之后,信访工作渠道畅通,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都反馈到相应部门,让职能部门动起来,问题也迎刃而解。
“非法开采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附近群众一致点赞。”5月3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收到一封来自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村民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4月27日反映的衡东县境内非法开采黏土一事,经过督察组的信访转办,得到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开展行动,问题得到解决。”
除了信访渠道畅通,督察工作的信息公开也被公众津津乐道。“环保督察来津门,津城面貌日日新。诸多难题得解决,百姓奔走传喜讯。”这是一位天津群众寄来的感谢信。他信中注明是在晚报上看到边督边改信息有感,赋诗一首赞扬环保督察工作的信息公开。
“信息效果神速”是天津另一位居民对督察组的评价。“红色478信箱,百姓的渴望。你为沃土疗伤,青禾升级有望。”
正如那位辽宁87岁老人所言:相信有关部门及负责人会“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不会让我们失望,更不会再让那些违法经营者抱有‘过了5月25日就好了’的侥幸心理,认为还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污染环境的机会”。
化解了“老大难”
“龙虾馆被端了,今天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这是记者在福建参与督察工作看到的第一封感谢信中所写的一句话。这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七省市督察组的工作都受到了公众的肯定,收到感谢信和电话,甚至还有群众送来的锦旗。这些褒奖源于大量问题的迅速解决。
据统计,截至5月28日20∶00,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共计受理举报35523个,累计向被督察地方交办有效举报28966件。地方已办结23599件,责令整改20359家,约谈6079人,问责4018人。
“眼皮子底下的环境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是安徽省淮南市群众张嘉(化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之前,他向中央环保督察组反映了蚌埠农村老家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彻底解决,为此他专门致信督察组表示感谢。
在天津,塘沽海安路海防里8号楼的“胖子烧烤店”常年占路经营,不但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小区的市容环境。家住这栋楼的居民王大爷说:“胖子烧烤烟熏火燎,通过整治以后我们这里清净多了。感谢政府的重视!你看现在多好,还给我们一个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
居民刘阿姨则说:“楼下没有吵闹声了,谢谢居委会和城管执法大队,要不是你们的工作到位,我们晚上都不能睡个安稳觉。”
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小平易乡,19座黏土烧结砖窑和66个各类非法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被取缔拆除。倾倒在地里和河道里的大量煤矸石被清理干净。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张先生说:“煤场关闭了,家里比以前干净多了,觉得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整改力度大、解决问题快,迎来了八方点赞。天津网民“麟雅120”发布附图微博称:“月牙河道垃圾都清理干净了,装立柱、拉铁丝网、种绿植,环境治理真是力度大,大家有目共睹!”
湖南省岳阳市的群众也发来感谢信:“我们是岳阳经济开发区兴业花园的部分业主,5月3日写信向督察组反映了小区幼儿园噪声扰民的问题,在短短几天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尽全力解决问题,公众获得感显著增加。这份获得感离不开基层环保工作者的努力。有环保工作者坦言,压力非常大,但是众多问题集中得到解决是件好事。“我们辛苦是辛苦,真希望公众的问题都能尽快解决。”
付出总有收获。公众的肯定、理解和支持是督察组和基层环保工作者收到的最好礼物。“真不希望督察停下来。”就在督察即将结束时,信访电话间收到多个这样的电话,有感谢、有不舍,而这正是督察工作的动力源泉。
随着环保督察工作中越来越多信访件落地整改,群众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有了越来越多获得感,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5月5日,福建省宁德福安市环境监察大队执法人员魏成锴和同事们正查处一家违法小冶炼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小魏只能趴在执法车上作笔录,忙得满头大汗,路过的村民得知他们是环境执法人员,迅速去买了矿泉水送到小魏手里。“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一瓶矿泉水胜过琼浆玉液。”魏成锴说。
增强了参与感
中央环保督察除了公众送来的锦旗,打来的感谢电话,还收获了什么?那就是公众自发地加入到环境整治大军。正如有居民所言:除了政府治,还要全民共治,才能让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宽。
“中央督察组来了以后,地方动了真格的。”张嘉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周边很多群众的共同感受。在信中他还重点谈到了对督察制度的建议,希望这种对环保的重视能够长效化,为此他建议建立起群众的督察制度,发动群众监督污染行为,监督相关部门不作为。
也有不少地方已经先群众之所想,建立了群众参与机制,大大提高了信访件查办的质量和群众的获得感。如福建省三明市发动群众一起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在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曼山别苑小区附近养猪场恶臭的信访件办理中,当地检查组还专门邀请曼山别苑小区业主代表共同参与排查;福州市闽清县在云龙扬尘污染信访件办理中,还邀请附近群众现场监督。
公众参与中,不只是政府邀请来的附近居民,还有早就自发参与的环保志愿者。
“我举报的六七起环境污染案件全部都发了转办函,当地环保部门正在积极处理这些问题。”湖南环保志愿者“湘潭环保迪迪”说,这些问题存在了很长时间,地方党委政府也知道,“下一步我们还要写信给督察组,把污染发生的地点、图片彩色打印出来,然后附上文字,写明情况,寄过去。”他在微博上发起的“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湖南”微话题,已有14.6万人次参与。
除了监督和举报环境问题,公众还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其他方面。
“西湖边的广场上再也听不到噪声了。”这是记者在福州市西湖周边走访时了解到的情况。记者看到,同在西湖边一隅就有3拨广场舞团体,但是不会相互干扰。鼓楼区环境监测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音乐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的60分贝以内。记者走到马路边时,广场舞的音乐声已经被车辆声淹没。
周边正在散步的居民告诉记者:“广场舞不吵,每天早晚各两小时,对生活没什么影响。”
而更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周边不少群众还夸赞起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因为他们担当起志愿者,自觉维护西湖周边卫生、码放共享单车。“我们这些志愿者约有60人,多是社区居民,愿意为社会做点儿事。”一处广场舞的负责人林丽华说。
面对这些公众通过督察积极改善环境、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案例,记者深有感触:如果说公众的获得感是督察工作收获的珍珠,那么,让公众从环境问题的举报者到问题解决的受益者,再到自发成为志愿者,维护良好的环境就是珍珠之外的珠蚌,承载着公众的信任、希冀、行动。
(张蕊 岳跃国 刘晓星 原二军 霍桃 童克难 谢佳沥共同采写)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