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西夏(公元965年—公元1138年)
辽穆宗应历十五年(公元965年)
正月初九日 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上游一带的乌古部起事,击退辽王朝的军队,杀死详稳僧隐及乙实等将领。辽王朝以枢密使雅里斯为行军都统,率兵讨伐乌古部。
辽穆宗应历十五年(公元965年)
辽穆宗耶律琮残暴无道,亲杀奴仆近百人。是年二月,穆宗在黑山(今巴林右旗小罕山)游猎,为近侍小哥等6人杀死。
辽景宗保宁三年(公元971年)
正月 驻牧于今呼伦贝尔草原的敌烈部人反抗辽王朝的统治。二月,辽王朝派兵讨伐敌烈部人。
辽景宗乾亨二年(公元980年)
十二月 辽王朝始造铜币,设五冶太师总管四方铁钱。
辽景宗乾亨四年(公元982年)
辽景宗耶律贤病殁。九月,其子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即皇帝位,称圣宗。其母萧绰(小字燕燕)摄政。
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
六月初十日 辽王朝更改国号,复称契丹国,改元统和。耶律隆绪号天辅皇帝,萧绰号承天皇太后;萧太后正式临朝承制。
辽圣宗统和四年(公元986年)
宋王朝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战略目标,分三路对契丹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雍熙北伐”)。宋军先胜后败,死者数万,西路副帅杨业被俘,绝食而亡。
辽圣宗统和二十年(公元1002年)
西夏主李继迁攻克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南),建为都城,原有五州(夏、绥、银、盐、宥)之地,全部恢复。其中夏、盐、宥三州领有今伊克昭盟大部地区。
△ 西夏国夏州(辖境包括今伊克昭盟南部地区)自上年(公元1001年)八月以后,一直无雨,五谷不登,旱情严重,西夏主李继迁令百姓引河水灌溉。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
萧太后与圣宗耶律隆绪率军攻宋,南进至澶州(今河南省濮阳),遭到宋军反击,契丹王朝名将萧达兰中箭身亡,契丹军败退。十二月(公元1005年初),宋与契丹共论罢兵,复议通好,订立“澶渊之盟”而返。此后70余年宋与契丹无战事。
辽圣宗统和十四年(公元1006年)
西夏主李德明向宋王朝奉表归款,宋王朝封其为西平王。此后,宋夏之间贸易交往密切。
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
正月 契丹王朝经过数年建设,建成大定府城(今宁城县大明良种场大明城),称中京,并以此为中心,设置中京道(辖今赤峰市南部地区)。九月二十一日,宋王朝派户部副使、礼部郎中宋博出使契丹国,抵中京。翌年(公元1008年)二月归宋。宋博是宋王朝第一个到契丹中京的使臣。
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
七月初一日 契丹境大雨,土河(今老哈河)、潢河(今西拉木伦河)、阴凉河(今锡伯河)等河流泛滥成灾,淹浸民宅。
九月二十七日 宋王朝派知制诰路振出使契丹国,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1010年1月22日)抵中京大定府。回宋后作《乘轺录》,记载当时所见契丹国状况。
十二月 契丹承天太后萧绰死。萧太后生前明习政事,能用善谋,素娴军旅,教契丹主(辽帝)从严治国。
辽圣宗开泰四年(公元1015年)
五月十三日 契丹耶律世良打败乌古反抗者。十五日,讨伐敌烈部,杀其丁壮,渡遏刺河(今海拉尔河),打败敌烈部余众,获其辎重及所领于厥之众,迁徙敌烈所辖麦里部民,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畔筑城而居。
辽兴宗重熙五年(公元1036年)
契丹兴宗耶律宗英命耶律庶成翻译中原地区的切脉医书,在契丹国内推行。
辽兴宗重熙七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
十月 李元昊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汉籍史称西夏。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公元1044年)
契丹王朝置西京(治所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行政区,称西京道(辖今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盟大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伊克昭盟东北部、巴彦淖尔盟东南部等地区)。同时设立西南面招讨司(治所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西京道所属五州一军,兵事皆属西南面招讨司统辖。至此,契丹共设五京,其中上京、中京、西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辽道宗清宁十年 西夏毅宗拱化二年(公元1064年)
十月 契丹王朝禁止民间私自刊印文字。
辽道宗咸雍二年 西夏毅宗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
契丹国再次改国号为大辽。
辽道宗咸雍四年 西夏惠宗乾道元年(公元1068年)
辽王朝置乌古敌烈统军司(辖今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西部地区),以统军使代替都详稳(职官名)的职能,镇抚乌古、敌烈诸部。
辽道宗大康元年 西夏惠宗大安元年(公元1075年)
四月 宋王朝派翰林院侍读学士沈括,以回谢辽国使名义出使辽王朝。返宋后著《使虏图抄》,记载了辽国的风俗、山川、人情。
辽道宗大康八年 西夏惠宗大安八年(公元1082年)
九月 辽上京道、中京道(今内蒙古赤峰地区)大风雪,牛马多死。
辽道宗大康九年 西夏惠宗大安九年(公元1083年)
四月初一日 辽境(包括今内蒙古东部及中部地区)大雪,平地丈余,马死亡十之六七。
辽道宗大安九年 西夏崇宗天佑民安四年(公元1093年)
阻卜磨古斯部(即蒙古克烈部)反抗辽王朝。十月,乌古敌烈统军使萧朽哥前往讨伐,获得胜利。
辽道宗寿昌二年 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七年(公元1096年)
十月初八日 辽王朝下诏,迁徙乌古、敌烈部民于乌纳水(今鄂嫩河)以控扼北边要地。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 西夏崇宗雍宁二年
金太祖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
正月 女真部完颜阿骨打即皇帝位,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十二月 耶律张家奴起兵反辽。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西夏崇宗雍宁三年
金太祖收国二年(公元1116年)
二月 耶律张家奴联合中京侯概等万余人攻陷高州城(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古城)。三月,侯概战败被俘,张家奴北走阻卜。
辽天祚帝天庆九年 西夏崇宗元德元年
金太祖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
中京张撒八联合中京射粮军(辽王朝征集民夫编制的准军事组织)反辽。
辽天祚帝天庆十年 西夏崇宗元德二年
金太祖天辅四年(公元1120年)
五月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军攻打辽上京城,上京留守挞不野献城降金。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 西夏崇宗元德四年
金太祖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
正月 金兵攻陷辽中京城。
四月 西南面招讨使(西南面招讨司设于丰州天德军,今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耶律佛顶降金。云内(今托克托县古城乡东北古城)、宁边(今清水河县下城湾古城)、东胜(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等州皆降附于金。
辽天祚帝保大三年 西夏崇宗元德五年
金太宗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
三月 辽天祚帝驻跸于云内州南。四月,金兵围辽天祚帝辎重于青冢寨(今呼和浩特市南昭君墓),辽帝之子秦王、许王、诸妃、公主及从臣皆被金兵俘获。
辽天祚帝保大四年 西夏崇宗元德六年
金太宗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
七月 辽天祚帝驻夹山(今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北水磨沟),谋出兵收复云(西京)、燕(南京)。林牙耶律大石谏阻不从,遂自立为王,率部乘夜逃离,北行过黑水(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艾不盖河),白达达(汪古部)首领床古儿献马、驼、羊,西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之东青托罗盖),会七州十八部众,得精兵万余,整军西征,建立西辽。
同年 辽天祚帝率军出夹山,下渔阳岭(今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蜈蚣坝),收复天德军、东胜、宁边、云内等州。继续南下武州,遇金兵,战于奄遏下水(今凉城县岱海),再次败溃。
辽天祚帝保大五年 西夏崇宗元德七年
金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
二月 金兵俘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辽王朝灭亡。
西夏崇宗元德八年 金太宗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
二月 西夏王朝派兵渡黄河取云内州(今托克托县古城乡东北古城)。
西夏崇宗正德三年 金太宗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
金王朝派兵至云内州属地镇戍。
西夏崇宗大德四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
金王朝改原辽上京为北京。
西夏崇宗大德四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
金王朝升丰州天德军节度使为天德总管府,置西南路招讨司,以天德尹兼领。辖有今乌兰察布盟大青山北各部族。